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強打擊電詐 提高防騙意識

本港近年非應邀來電數目不斷上升,其中不少詐騙電話令市民蒙受巨額財務損失,更有甚者,慘遭「賣豬仔」到東南亞。政府近年積極做好教育宣傳,提高市民反詐防騙意識,然而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去年電話騙案有3,213宗,按年增加13.5%。我認為當局應協助市民辨認來電類型是推銷電話還是詐騙電話,更加主動去規管、打擊詐騙電話,加強堵截可疑來電。
長者易成為受害者
比起來電,現時本港對電子訊息的監管較為完善,《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生效至今成效正面,相關舉報數字由2008年的8,800宗,大跌至2022年的520宗。去年底政府亦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獲認證電訊商短訊名稱前有「#」號,以協助市民提防電話及短訊詐騙。至於非應邀來電,目前主要靠市民主動舉報及防範,未有規管。政府近日推出的「防騙視伏APP」可以自動偵測可疑來電及網站,並發出即時警示,亦有「公眾舉報平台」供市民舉報,不過這些功能要市民下載了相關應用程式才能使用。事實上,不少電話騙案的受害者皆是長者,他們未必懂使用智能手機,亦較缺乏防騙意識,無法分辨可疑來電,成為騙徒下手的對象。
去年通訊辦與電訊業界攜手推出打擊電詐新措施,電訊商會就「+852」開首的境外來電,向所有使用手機的市民免費發送話音提示或文字訊息,但使用傳統電話的市民就無法接收,未能做到全覆蓋。而個別流動服務供應商付費提供的來電過濾增值服務,因為需要額外付費,較少市民會主動開通。隨着科技發展,電詐手法層出不窮,但現有的措施比較依賴市民自身的反詐防騙意識,顯得較為被動。
反觀新加坡當局,會預先封鎖所有頻率異常高的國際來電,推出的流動應用程式「ScamShield」可利用AI自動堵截、過濾詐騙短訊及來電,從源頭減少市民接觸到電詐的機率。我認為港府要以更主動進取的方式去打擊詐騙電話,協助市民辨識最新的電詐手法,加強堵截可疑來電,並針對不同受眾優化舉報投訴途徑,加強懲治力度,增加阻嚇力,減少騙案。
我亦關注到,部分行業及中小企業需要通過電話維持業務。這類推銷電話的對象一般為企業或公司的現有顧客,透過電話成功促成商業交易的機率較高,有商業價值。若全面規管非應邀電話,可能會大大影響這些企業和行業的正常商業推銷和日常運作,亦會加重中小微企的宣傳成本,甚至可能打擊現時人對人促銷電話從業人員的就業和生計,一刀切禁止非應邀來電亦非最好做法,必須有所平衡。
教育宣傳也是重要一環,當局在這方面確實花了不少工夫,但詐騙案仍不時發生。當局要針對高風險人士加強公眾教育和參與,尤其是加強對長者的外展宣傳工作,讓他們意識到詐騙並不遙遠,以提升市民的防騙、識騙、拒騙能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