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疤痕護理小貼士

疤痕是受傷皮膚組織愈合的一個正常結果,過程中纖維組織會取代正常組織。
疤痕可分為4類:表淺性疤痕、萎縮性疤痕、肥厚性疤痕,以及蟹足腫疤。表淺性疤痕通常只影響表皮與淺層真皮,可能發生皮膚色澤上的變化,通常在半年之後會逐漸淡化,不需特別治療。
個別人士的體質會較易產生疤痕,例如傷口曾出現過蟹足腫疤人士。糖尿病患者、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系統有問題人士,普通傷口都容易受到感染,間接增加疤痕形成機會。心臟病、腦血管病患者所服用的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亦會增加傷口出血不止或傷口血腫的機會,減慢傷口復原速度和增加感染風險。
愈合半年內最佳淡化時機
傷口在愈合前與愈合後的不同階段,都有減少疤痕形成的預防對策。在傷口仍有滲液期間,應徹底清潔,避免感染。選用適合的敷料,營造良好濕潤愈合環境。如有較複雜傷口,尋求專業護理。一般而言,傷口愈合後3至6個月內,是最佳的疤痕預防黃金時機。選適當疤痕護理產品,盡早且持續性地使用,能有最好的疤痕預防與淡化效果。
想要有效預防肥厚性或蟹足腫疤痕,建議「手術傷口」在拆線後一周,不再產生滲液或結痂自動脫落後,就開始使用醫用級矽膠成分除疤產品,包括除疤矽膠貼、矽膠凝膠膏。矽膠產品能預防水分異常散失引起過量膠原蛋白增生,從而減少疤痕形成、淡化疤痕,減少新生皮膚組織的乾癢不適。如果不在意外觀,細小的疤痕通常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困擾。相反,大面積的疤痕則會令皮膚喪失排汗功能。治療方式包括注射類固醇、放射治療、冷凍療法、雷射療法、壓力療法等等。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