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醫院入不敷支 議員倡KPI計薪

有議員質疑中大醫院收入增加1%,但營運成本增加3%。 有議員質疑中大醫院收入增加1%,但營運成本增加3%。
有議員質疑中大醫院收入增加1%,但營運成本增加3%。
【本報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去年2月24日批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政府貸款首次還款期先順延2年,之後視乎財務狀況,再尋求財委會批准順延餘下3年。衞生事務委員會昨討論相關建議,有議員質疑醫院收入增加1%,但營運成本增加3%,且員工成本的增幅亦十分大,亦有議員建議可引入績效指標(KPI),「有人做少啲人工就低啲」,以緩解醫院成本增加問題。
根據原有貸款協議,中大醫院須於即2023年作出共10次年度還款,最後1次還款須在2032年內。每年還款額包括10期均等的本金款額,即4.033億元,並加上未償還款額的利息。院方指中大醫院於2021年9月投入運作,適逢新冠疫情,令計劃的醫院服務無法順利推出,嚴重影響其流動資金和財務狀況。
員工成本半年增2600萬
議員陳永光指在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同期院方的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虧損約1.7億元,較獨立財務顧問所推算約1.41億元,高出約21%,院方解釋主要因藥物和醫療用品價格通脹,但陳指正常情況下兩者價格不會下降,詢問醫院具體要採取甚麼措施實現收支平衡。議員田北辰直指支出增加真正的主因為員工成本並非藥物成本,因員工成本半年增加2,600萬元,詢問是人員變多,還是工資增幅的原因。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馮康表示,員工成本主要為專職醫療等其他方面的員工,且隨着醫院業務增長亦需要增加,如大多數成本均是聘請護士、物理治療師、放驗師等等。
議員楊永杰則指可引入KPI加薪,「有人做少啲人工低啲」,如服務達標就可適當加薪。馮康指員工評估已經引入績效評估,惟人工起碼要追上醫管局加薪,但強調並非如同公營機構般自動跳點,會視乎表現決定增薪,他又指通關之後多了內地客人,主要進行體檢、打針等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