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政治改革

又看到內地的學者談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認為兩者不配套,不同步,便產生眾多的矛盾與問題。言下之意,是單經濟改革,沒有政治改革,改革不能持久。
經濟當然不可與政治分割,倡言可分割是欺騙,企圖用作掩飾隱瞞政治與經濟的利益關係,維護既得利益,抗拒社會的公平公正的發展。資本主義是政經合一,不是單純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產生自資本主義的缺陷,是資本主義的否定或對立面,因此,必然如資本主義一樣,政經合一。差別只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形成寡頭壟斷。後者篡奪政治權力,用作維護寡頭壟斷的資本。社會主義反其道而行,通過政治革命,用民眾的政治權力來摧毀維護資本的建制政治權力,從而打擊、控制駕馭資本,進一步證明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否定的否定。
經濟改革的問題是怎樣改革,西方主導的建議是簡單地把中國原來的體制全盤市場化,最典型的例子是蘇聯東歐變天時用的震盪療法,把原來的體制打破,全面採用西方的市場體制。此中亦有差別。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依賴的制度在改革全然抹殺,實質上是把理論轉化,沒有制度的考慮。中國在改革時採雙軌制,市場化也循序漸進,雙軌內容逐步轉變,但政府/國營因素仍然存在。但當然不同於改革之前的體制與模式,也因有這樣在市場以外的政府因素,中國經濟發展政策可以發揮舉國協作的能力,部分相類於德國的社會市場主義,亦顯示出中國的經濟改革未必全屬資本主義範疇。
因為雙軌制,因為中國不全面市場化、資本化,政治方面的改革僅在原有的體制內進行修改、改善,不會有震盪療法的政治體制的先破後立,中國的政治便沒有如蘇聯東歐在經濟震盪療法的同時,進行政治體制的西方民主制度變革,後者實質只是選舉制度對權力分配改變方法,蘇聯東歐的政治改革沒有文化、制度的考慮,容易變成金權政治,資本入侵政治或政治權力轉化為資本。
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是循序漸進,忽視制度因素也帶來不少困難和後遺症。西方的民主政制多有問題,最近情況已顯示金權政治的結構矛盾。中國要政治改革,可以怎樣做?學西方的真假不分,抑或仍是摸着石頭過河,從解決結構矛盾出發?政治改革說得容易,推行卻問題多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