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發現 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

小鼠實驗發現,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會出現急性胃炎。(黃仲民攝) 小鼠實驗發現,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會出現急性胃炎。(黃仲民攝)
小鼠實驗發現,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會出現急性胃炎。(黃仲民攝)
【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胃癌屬本港第6大癌症,現時除幽門螺旋菌外其他胃部微生物是否致癌,仍沒有答案。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指,咽峽炎鏈球菌感染十分普遍,在超過一半中國人群體內能檢測到。團隊發現咽峽炎鏈球菌會引發急性胃炎,並引致一系列胃部問題,有機會導致胃部癌變。發現上述癌變過程後,中大決定進一步研究此菌減低胃炎和胃癌的風險。
逾半中國人群體內能測出
中大研究團隊發現,胃炎、胃癌前期病變(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有5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當中包括咽峽炎鏈球菌。咽峽炎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口腔、鼻腔、胃腸道和陰道,可進入體內所有無菌部位,引起感染。且咽峽炎鏈球菌能適應高酸(pH3-5)環境,能在胃黏膜中存活及定植。團隊還發現,咽峽炎鏈球菌感染普遍,在五成至七成中國人群的胃黏膜內能夠檢測到,相比之下, 幽門螺旋菌感染率為四成。
團隊續指,咽峽炎鏈球菌會誘發炎症並引致胃癌,小鼠實驗中發現,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會出現急性胃炎,然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咽峽炎鏈球菌的表面蛋白TMPC與胃部的上皮細胞受體ANXA2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使咽峽炎鏈球菌可在胃中定植,並啟動MAPK信號通路促使癌變。
中文大學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表示,通過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的數據,發現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有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確立了咽峽炎鏈球菌的致癌機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