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1979年後地震 9宗震央在港境內

周一香港境內地震,震央在梅窩附近。 周一香港境內地震,震央在梅窩附近。
周一香港境內地震,震央在梅窩附近。
【本報訊】香港周一(11日)發生2級地震,震央位於大嶼山梅窩附近。天文台表示當日的地震屬弱級地震,共收到逾百名市民報告感到地震,監測也沒發現有餘震。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昨日表示,香港境內有地震源頭,連同周一的地震在內,1979年後香港曾有9宗震央在境內的地震。
林超英昨在社交平台指,1979年後香港曾有9宗震央在境內的地震,其中4宗在愉景灣對開的大白灣範圍,1982年及1995年各兩次,地理位置相對集中;2019年長洲以東水域一宗;1985年交椅洲附近水域一宗,其震感烈度最強,達4至5度,是1979年以來最強,還有2014年大欖水塘附近一宗、1983年米埔一宗,後者烈度4度,僅次於交椅洲的地震。他又比較境內地震的震央位置,指曾發生4次地震的愉景灣對開範圍,與周一發生地震的銀礦灣/梅窩,似乎位於同一斷層。
天文台:3‧11地震無發現餘震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林靜芝昨出席電台節目稱,天文台在1979年設立短周期地震監測網絡,可監測到香港200公里範圍內的地震;而周一下午大嶼山發生地震後,地震網絡監測到並無發現之後有明顯餘震。她指,全球每年發生2級地震的數量有逾百萬次。至於預測地震,她指目前的科技無法準確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或強度,只能靠以往發生地震的數據來分析,以及透過儀器監測,了解何處發生地震。
林又指,香港距離環太平洋地震帶有約600公里,並不在活躍地震帶邊緣,地殼斷層活動亦不顯著,通常出現的都是弱地震,對上一次香港境內地震是2019年12月5日長洲附近的1.4級地震。周一的地震或與地殼斷層活動有關,亦屬弱震,震級為2級,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第3度,即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振動,天文台接獲逾百名市民報告有感地震。
香港工程師學會結構分部前主席劉志健在同一節目表示,政府已聘用顧問就建築物抗震設計或規範展開研究,而一些新的建築物,例如橋樑或立法會大樓,均有抗震設計。他稱,本港過往發生地震的震幅不大,但認為香港作為先進城市,一些重要的樓宇,例如政府大樓等建築物,是需要有適當的抗震設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