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撥亂反正
中國面對的金融發展難題主要在於:
一是國際金融體制和體系都是操於美國為首的西方手裏。資本已脫離國家的範疇,跨國流動,並且通過各種金融創新,槓桿化程度日高。衍生工具已超越和主宰傳統的金融市場與活動,進一步擴大了西方跨國金融寡頭集團的控制力量,也造就它們可以用高度槓桿化的資金隨意衝擊任何一國金融,後者難以抵抗。中國也不例外,除了作不同程度的封閉市場外,容易讓它們引發金融危機,衝擊中國金融與實體經濟。
二是中國的金融認知、運作目標與原則,乃至市場上監管和從事的人,均是受美國金融概念、理論和思維模式所培養起來。中國的金融體制、政策措施,乃至改革的思想與取向,亦是按美國模式建立起來。即使中央政府就國家利益,從歷次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要更正美國模式的毛病和結構性偏頗與錯誤,亦不易克服政府與市場乃至社會(特別是學術界)的美式思維和久已形成的利益,要將之扭轉十分困難。要避免危機的連續發生,以及減少對美國主宰的國際金融體制的依賴,均是舉步維艱,不單止阻力巨大,反對者甚至把金融體制的改革開放,與金融方面撥亂反正的工作對立起來,視作政治上對改革開放的破壞,走回頭路,以此煽動社會激烈對抗。
但最大的難題是中國要克服美國模式的泡沫危機,和泡沫對實體經濟與社會的破壞,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沒有異於美國模式的其他選擇,後者只能從實踐中摸索,摸着石頭過河。雖然極具科學精神,也是中國革命與發展一直以來成功的模式,可是摸索試驗的過程裏,風險極大,失敗的例子眾多,而且美國虎視眈眈,隨時乘機襲擊。沒有完整的發展藍圖,也難說服政府內部、業界與社會支援。改革美國模式建立的衍生和所謂創新工具,尤其會牴觸相關的利益。因而中國金融的調整與發展,是各種政策範疇中難中之難,也是風險最大。不調整,泡沫會再起;調整,怎樣降低風險呢?
答案應是:一、吸取西方金融危機的教訓;二、了解和分析國際上受美西方制裁國家的金融對策及其成敗;三、培養非美模式的人才,擺脫美國模式對中國政府的有關理論、政策、思維,以及對人才教育、社會教育的束縛和有關操控。這方面伊斯蘭教金融有相當參考價值。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