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金融美國化
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是最困難的。假若不考慮西方的模式,走自己的道路,似乎難有現成的例子可供選擇。在此之前,蘇聯一國社會主義中央集權的經驗,主要是工農業生產,計劃經濟壓抑金融。中國本身的權力下放式的社會主義體制,多了市場貿易因素,金融作用仍然屬於次要。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金融體制適應工業化和內外貿易擴展,可是內外金融都是用行政來規劃,調控市場,金融從來沒有獨立運作,更不用說在內外市場上自由進出。於是,一旦市場化和經濟內外開放,歷來的經驗便起不了作用,且政府急於求成,經濟體制極力地推行香港化和美國化,急迫地追隨西方的指導,把經濟金融化。在這個過程裏,原有的財金人才的慎重態度被視為保守,甚或阻撓改革。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便主要地由美國投資銀行人員和美國受訓的專才海歸派所主宰。美其名是跟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至一些獲諾貝爾獎的西方學者的指導與建議。
市場化開放(或美國化)的金融體制改革、發展遭遇不少問題。不只在建設過程裏執行與監管不易,體制轉變產生許多漏洞和機會,導致金融貪污舞弊層出不窮,包括大量國內資金合法和非法出逃外國,動搖體制的安穩。金融化也與經濟內工農生產、貿易的利益衝突。中國不可能依循西方模式,以去工業化來推動服務化,使整體經濟轉變為金融主宰。特別是國際金融寡頭集團的入侵,威脅本土金融、經濟,以至中共對國家經濟的控制。
最關鍵的衝突,集中於中央銀行的作用──例如要求獨立於黨政以外,與銀行證券、保險等監管權力脫離黨政,也不民主,淪為少數利益集團所壟斷,且與外國勢力(政治與金融)逐步勾結合作。中共在保持美國化為主的體制不變,也曾嘗試用西方的一些措施來加強監管,可是效果不彰。最終在中央銀行設黨委書記之後,毅然把整個金融系統監管納入黨中央金融組織的全面治理之內。
可是,行政與權力安排容易決定,實際運作面對着整個金融系統內外連接的巨大複雜性,政治和行政的監管絕不容易。美國化的改革以外,中國有另外的選擇嗎?特別是財金人士差不多都是依照美國模式、美國思維訓練出來,他們可接受改變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