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港醫生人手不夠 市民輪診苦等候

香港每千人口只有2.1名醫生。 香港每千人口只有2.1名醫生。
香港每千人口只有2.1名醫生。
東呼即應探討 可改善制度聘外勞兼保質素
南韓醫生集體大罷工,惟南韓當局已經向罷工醫生下達「復工令」,拒絕服從命令的醫生可被釘牌最長達一年、最高3年監禁,以及最高3,000萬韓圜罰款。反觀香港亦面對類似困局,每千人口只有2.1名醫生,低於南韓的2.6人,但港官培訓本地醫科生「歎慢板」。市民抱怨排隊求診長達數小時,有人擔心未來引入外地醫生的質素欠佳。《東呼即應》探討醫生短缺、公院輪候時間長的問題,有議員認為制度可以改善,指歡迎質素好的醫生來港執業。有組織也指引入醫生,相信不會有「有量無質」的問題。
港每千人口僅2.1名醫生
南韓目前每千人口只有2.6名醫生,遠低於經濟合作組織、國家平均3.7人的標準,因此南韓政府宣布從2025年新學年起,40間醫學院增收超過六成學生至約5,000人,當地輿論界普遍認為是既得利益者,為保飯碗而拒絕引入競爭,遂引發罷工事件。實際上香港疫情期間,亦有醫護罷工,惟當局似乎「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未有作出追究。
香港每千人口只得2.1名醫生,就醫十分困難,市民香小姐指自己的小朋友發燒,去醫院求診吃了退燒藥退燒後,醫護就指小朋友的病情並非嚴重,又將其分流到其他輪候較慢的隊伍;但到小朋友再次發燒之後,就不再讓他吃退燒藥,說怕影響醫生的判斷,香小姐又指輪候求診至見到醫生,可能需要7小時。
客觀評核 每年可輸入千人
至於是否應輸入外勞,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表示香港的制度可以改善,如果是質素好的醫生,十分歡迎每年約1,000個來港,又指質素是考試和平時表現的客觀指標,因此有一個客觀評核標準,業界認為可行。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無論是通過甚麼途徑,如增加醫科生、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都可以即時紓緩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減輕公立醫院的人手不足,亦相信醫委會在審批每個醫生時都有其標準,外來醫生專業資格是否與香港的水準相若,是已經有把關的,工作時也有同事和上司監督工作情況,一旦工作期間有任何問題,已經可以停止對方的職務,也可以向醫委會報告取消註冊,因此相信不會有「有量無質」的問題發生。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