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行穩致遠

一般分析少提,中國經濟其實正處於大發展的前夕。
一是房地產泡沫終於穿破了,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憂便消除。當然,泡沫穿破帶來經濟一段時期萎縮。大部分屬於過往投入形成沒有市場的房地產資產,卻已經撇帳,對今後的影響只是部分轉為各類債務,但亦可逐步撇帳,投資者的損失巨大,但不如股票投資者,血汗盡失,也不會像股票投資者那樣迅速撤資。房地產屬不動產,市場上賣不掉便沉澱當地,投機所得的在市場套現不了便也留在當地。正因為房地產資產的流動性不及股票,資產部分因未完工而損耗,部分價值因市場價跌而失掉。可是原來的投入價值比泡沫的價值遠低,現在跌價,只是套現不了一時的浮財,資產擁有者損失還是有限。當然,貪官、大投機家的資產巨大,貪官資產被充公,大投機的資產因槓桿化高而可能全然喪失。資產的實物形態還在,損失的是投機投資資金。
中國房地產的問題是適逢全國人口開始下跌,實質需求與心理預期的需求也同時下跌,中國建房「效率」又高,供應過度十分嚴重。不過,泡沫過後浮財清洗,中國社會民生受到的衝擊有限。因城市不少人有一套房以上,農民工還有農村的居所,不會像歐美社會那樣出現大規模居民被逐出居所,流離失所,社會仍是穩定。守着最後一套的居所,或借助租金低下的租賃市場,中國城市居民仍可因重新積累,繼續努力,讓時間沖減房產過度供應的問題。
二是中國經濟以實體為主,服務金融比重較低。政府的堅持工業化,使中國並沒有全面去工業化,工業生產還佔巨大比重,農業亦堅持保留,就業機會便不會因房地產泡沫與金融的問題而大跌,反而在國際不景氣中,中國的生產成本下降,出現一時的通縮,尤其是在生產範疇,出口競爭力反而上升。且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正迎合國際市場上新興經濟的發展。全球非西方地區的工業化,個別未必成功,可不少大國表現亮麗,中國的出口市場便不因歐美的萎縮而受到打擊,同樣地可乘時而興,甚至進一步提高中國出口在國際經濟中的比重,國際競爭力和實力更強。
生產、出口配合地擴張,房地產泡沫穿破的消極因素可抵銷。此所以中國可有5%的經濟增長率。泡沫一穿,中國經濟更可行穩致遠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