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伶牙俐齒:牙骹病治療應對症下藥

上星期專欄與讀者淺談牙骹病的成因,今次為大家進一步講解牙骹病的治療方法。
牙骹病大致可分為「肌肉源性」(myogenous)或「關節源性」(arthrogenous),簡單來說是指痛症及功能障礙是源於咀嚼肌肉或牙骹關節。「肌肉源性」牙骹病較為普遍,患者主要覺得咀嚼肌肉疼痛或容易疲勞,導致咬食物及張口困難。臨床檢查會發現咀嚼肌肉發炎,甚至出現痛節點(tender node),情況就如身體其他肌肉受傷一樣。
關節源性牙骹病的症狀主要是關節囊及其韌帶發炎,按壓牙骹關節位置(耳孔前)時,患者會覺得疼痛,牙骹活動亦會在該位置感到不適。肌肉源性和關節源性牙骹病可以獨立發生,亦可能同時出現。牙科醫生會按病人情況提供合適的治療。
肌肉源性牙骹病旨在令受傷肌肉消除發炎和增加其休息的機會。除了藥物如消炎止痛藥和肌肉放鬆藥,牙科醫生會為患者度身訂造咬合板,讓其在睡覺時佩戴,用以幫助拉鬆肌肉和減低關節的壓力。一些簡單的物理治療,如按摩咀嚼肌肉和熱敷,亦有助紓緩症狀。
至於關節源性牙骹病可能需要口腔頜面外科醫生為患者進行微創牙骹沖洗術(arthrocentesis),以消除關節發炎的問題,亦可能改善關節盤紊亂的情況。至於較嚴重的牙骹病,或對各樣保守治療都沒有效果,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開放性牙骹手術,以重置或重建關節盤,從而改善因牙骹病而引起的各樣症狀。
牙科研究和發展日新月異。90年代時,開放性牙骹手術曾被當作很多牙骹病的一線治療。隨着更多研究證據顯示,保守治療和微創手術已經能改善大部分牙骹病的病情,病人需要接受開放性手術的情況大大減少。最近,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亦證明衝擊波有助治療肌肉源性牙骹病,令我們對此病症又多一道板斧。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教授梁耀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