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動用嫁妝解封土地基金

特區政府計劃在未來5年每年發債多達950億至1,350億元,用作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政府形容這是投資未來,但亦有人質疑這等同借貸度日,無助真正滅赤。其實除了大幅舉債,今份預算案還有一項被人忽略,但其實相當重要和具歷史意義的建議,就是解封港英殖民政府留給香港特區的「嫁妝」──土地基金。
較年輕的讀者可能不清楚土地基金的歷史由來。當年中英雙方同意(其實是英方被迫接受)香港將於1997年7月1日起回歸中國後,中方隨即要求將過渡期內港英政府的部分收入,留給特區使用,以免英方有意無意將有關款額花光甚至轉移到倫敦。最後《中英聯合聲明》訂明,由1985年5月至1997年6月香港的地價收入(包括賣地及補地價),在扣除開發土地成本後將平分兩份,一份歸港英政府使用,另一份則儲起來留予特區政府,後者就是其後正式成立的土地基金。
回歸前香港樓價飆升,政府地價收入水漲船高,到九七回歸時土地基金累計有1,970億元。為了穩定港人信心,確保特區政府及中方不會胡亂將這份豐厚嫁妝花光,相關法例訂明土地基金運作為「有入冇出」,必須經過修改法例才能解封動用,但同時又不斷累積投資收入,令土地基金總額在回歸首十多年來持續增長。
到大約10年前,特區政府開始打土地基金的主意,但原因並非不夠錢用,而是有太多錢(財政盈餘)但又不想動用,先後巧立名目成立了甚麼「房屋儲備金」及「未來基金」,將包括土地基金在內的財政儲備累計投資收益收起或再作其他投資。至今土地基金的本金連相關投資收益回撥已達3,700億元,比回歸時增長了近九成。明日再談政府的解封計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