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患同行:肥胖屬慢性病 需及早預防

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世界衞生組織敦促世界各國,採取更多應對措施,來扭轉這個可預期也是可以預防的健康危機。面對全球的肥胖危機,世界衞生組織已從多方面下手,如監控全球趨勢與盛行率,以及制訂可廣泛用以預防、治療「體重過重」與「肥胖」的方法,配合不同經濟體的需要,制訂不同實施措施與指導的方案。
世界衞生組織已定性「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可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臟病、中風、二型糖尿病、癌症、肌肉骨骼疾病及睡眠窒息症的風險。相對於正常體重患者而言,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以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以及痛風也有兩倍風險增加。通過不同形式的減肥方法,只要能減少5%以上體重,就可為健康帶來相當多的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獲得改善。
港約兩成中小學生超重
根據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本港15至84歲人士之中,現時高達32.6%屬肥胖,22%超重,37.8%屬中央肥胖。調查亦發現,接近四分一的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不足,近98%的人士,每天進食水果及蔬菜量,平均每日少於5份。凸顯本港人口普遍缺乏運動及飲食習慣較多肉少菜的比率偏高,為肥胖及慢性疾病種下不少禍根。
而在學生方面,則分別有19.5%小學生以及20.5%中學生超重,表示現時衞生署的健康推廣及基層醫療滲透仍有很大改善空間。雖然署方以往透過不同宣傳渠道推行健康飲食,更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專門應對,但學者的忠言未必動聽,飲食界能撐起支持健康飲食的更寥寥可數,市面上充斥着味道濃郁高糖高鹽的魔鬼誘人的美食以吸引食客青睞,一般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熱量亦相對較高,特別是一些以高脂烹調如油炸方法製成的食物。午餐肉、香腸等加工肉類亦屬高脂食物,但亦常常出現在我們日常光顧的食肆餐單之中。
另外,疫情幾年來令生活習慣改變,青少年宅在家中時間延長,減少運動量配合形形色色的「爆錶」美食,難怪中青年面對肥胖的問題非常嚴峻。香港現時已透過慢病共治計劃為45歲以上的人士檢測糖尿及血壓等慢性病,如將來能擴大服務範圍,為BMI高的人士作飲食諮詢服務,及配合體能訓練等建議,相信會令更多有潛在風險的肥胖人士減低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基層醫療做得更強更深,對日益增加用於醫療的財政預算長遠必定有裨益。病人及醫護權益協會召集人 龐朝輝醫生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