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行禮如儀 食署查私營泳池 摸門釘照當巡視

申訴專員公署實地巡視發現,食環署人員巡查時並沒發現持牌泳池的違規事項。 申訴專員公署實地巡視發現,食環署人員巡查時並沒發現持牌泳池的違規事項。
申訴專員公署實地巡視發現,食環署人員巡查時並沒發現持牌泳池的違規事項。
申訴署揭表格項目籠統 多重意思難懂
公務員懶政成風,其中食物環境衞生署屢被外界批評滅鼠不力,打擊店舖阻街放軟手腳。該署昨日再被申訴專員公署狠批巡查持牌私營泳池「交行貨」,即使突擊上門巡查時遇上私營泳池關閉,摸門釘亦當已完成巡查;只點算救生員「人頭」而不檢查拯溺資格;巡查報告用字籠統,令人看完都不明白泳池實際運作情況。申訴專員趙慧賢指,食環署在2017至2023年間,每年平均接獲98宗持牌泳池投訴,當中只有1.2宗成立,質疑違規數字之低可能與食環署巡查質素欠佳有關,建議食環署加強對衞生督察培訓,並就不同檢查方法提供更多指引、統一檢查標準,以提升巡查質素。食環署接納報告提出的全部12項建議。
同一項目多種檢查方法 不嚴謹
全港現時有約1,400個持牌私營泳池,分別位於屋苑、學校、酒店及會所等,由食環署監管。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食環署巡查持牌泳池的質素欠理想,以致未能發現違規事項,例如未能發現泳池水的酸鹼值檢驗結果異常;而且視察表格上不少項目均有多個檢查方法,但由於嚴謹程度有別,以致衞生督察未必會採用最穩當方法巡查。
記錄欠奉 無法查證救生員資格
調查又指,泳池視察表格遺漏重要檢查項目,影響了衞生督察的巡查和記錄方式,例如即使有衞生督察曾檢查救生員資格,但因視察表格的限制而無記錄,致事後無法查證。公署又指,過往視察表格上某些檢查項目亦甚為籠統,欠缺說明,同一項目可具有多重意思,例如「池水水質」既可以指透過現場測試獲得結果,也可以指抽取池水樣本送檢,令人難以透過視察表格準確了解巡查的實際情況。
調查更發現,現時食環署並無要求泳池持牌人提交泳池的開放時間表,若泳池須關閉一段時間進行維修,持牌人亦毋須通知該署,而該署亦未有就巡查時遇上泳池關閉,訂明職員的處理方法,以致衞生督察在巡查時遇上泳池關閉,仍會視每月例行巡查泳池的標準已獲遵從,當中有個案顯示,該署在整個泳季期間僅成功巡查泳池一次,難以確保成功的巡查頻次符合目標。
申訴專員公署建議,食環署應為職員訂定工作守則,包括記錄泳池開放的詳情以便有效規劃巡查,若遇上泳池關閉,職員應該主動聯絡泳池負責人了解和記錄最新情況,以便日後順利進行突擊巡查;並加強對衞生督察的培訓,就不同檢查方法的適用情況提供更多指引,並在可行的項目統一檢查標準;甚或善用科技,研究使用手機應用程式或智能電話,去記錄持牌泳池的巡查,以改善紀錄保存。
食署補鑊 擬增電子紀錄助分析
食環署表示,接納報告提出的全部12項建議,將改善衞生督察填報巡查紀錄的方式,並修訂視察表格的檢查項目,加入更具體的項目描述,統一巡查標準。該署將以電子方式記錄巡查持牌泳池的結果及增設拍攝功能,相關資料和紀錄會直接上傳至系統,以便適時進行分析及提升規管效率。
另外,食環署亦要求持牌人於泳池入口顯眼位置,展示在場當值的救生員數目,令資訊更透明,讓泳池使用者容易察覺當值救生員的數目是否足夠;針對池水水質問題,食環署會參考公眾泳池的做法,預計可於今年第二季完成更新處理池水污染源的指引。
食環署續指,已與康文署就泳池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舉行首次聯合會議,促進雙方資訊交流和經驗分享;泳季來臨前將向持牌人發信,鼓勵按泳池需要提升救生和急救復甦設備,包括設置救生圈、急救箱、抽吸器、供氧器材、自動心臟去顫器等,進一步保障泳池使用者安全。
申訴專員公署就持牌私營泳池工作發表主動調查報告。(黃仲民攝)申訴專員公署就持牌私營泳池工作發表主動調查報告。(黃仲民攝)
申訴專員公署就持牌私營泳池工作發表主動調查報告。(黃仲民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