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日本第四 印度追尾

日本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規模,由之前的全球第三跌至第四,被德國所超前。雖說今次排名下跌主因是日圓貶值,但根據各國近年的經濟發展走勢,估計現時排第五的印度可於數年內再超越日本。若以剔除匯率因素的購買力平價GDP計算,印度更早於十多年前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預計俄羅斯以至印尼都有望在十年內追過日本。
曾幾何時,日本經濟被視為有機會挑戰美國。美籍日裔學者傅高義的名著《日本第一》,曾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討論,但隨着泡沫經濟於90年代爆破,引發大規模資產貶值和長時間通縮,日本GDP增長便一直停滯不前。雖然期間曾在汽車製造業、文創產業,以及某些輕工業和科技領域取得佳績,還有曇花一現的「安倍經濟學」等,但很快就又被美國、中國,以至南韓、台灣等追上,由「失落的20年」步入「失落的30年」,至今仍看不見可扭轉跌勢的迹象。
不少人將日本的無限沉淪,歸咎於美國當年迫使日圓升值及對該國出口和高新科技的打壓。這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日本本身的僵化產業結構和壟斷企業文化,不利破舊立新的政治體制,還有在軍事及外交上對美國的過分依賴,也相當關鍵。美國現正對中國施以更廣泛和強力的打壓,企圖令其經濟發展步上日本的後塵,可幸是中國的內需市場遠比日本大,企業營運與國民思維亦較為靈活。
日本經濟下滑的另一原因是人口老化嚴重,去年當地的新生嬰兒數目再創新低,人口淨減少逾83萬,對勞動力、消費力和政府財政造成的影響日深。中國的少子化問題亦日趨嚴重,並且與日本一樣,不似美國、法國或英國等歡迎外來人口,削弱了持續增長的動力,有必要進行更大刀闊斧的改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