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俄烏戰爭對北京的啟示

美國政府過去40多年一直根據所謂的《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軍事武器。不過華府為避免觸怒北京,當年在制訂法案時留了一手,規定台灣只能購買防禦性武器。隨着中國崛起,近些年美國對台軍售清單中開始加入了一些表面是防衞但實質上是進攻性的武器。國會也在探討修改相關限制條文,意圖為台灣日後取得攻擊性武器奠定法律基礎。
換句話說,美國幾十年來向台灣提供的武器大多只能作為防衞用途,不能攻打到太遠的地方如北京。民進黨政府天價向美國購買武器並聲言足以保護台灣,只是誤導民眾。實情是台灣島內狹小、缺乏縱深,一味防守的話最多只能抵擋兩三天。只要《台灣關係法》沒有修改,台灣向美國購買再多的武器也只會是繼續處於捱打的狀態。
以上情景和目前的俄烏局勢頗為相似。烏軍的武器遠不及俄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過去兩年一直要求西方國家援助先進武器以對抗俄羅斯。但歐盟遲遲沒有運送長程導彈,就是擔心一旦提供進攻性武器,將會刺激俄國把戰爭衝突升級,讓整個歐洲捲入戰事。
所以上周流出的德國軍方內部會議的錄音,披露多名德國軍官正在討論向基輔供應德製「金牛座」導彈後,隨即引起國際嘩然。因為「金牛座」導彈的射程超過500公里,能夠精準打擊俄國境內,而且需要德國派遣軍人到烏國執行任務,這已經觸及俄羅斯的底線,等於是赤裸裸向俄國宣戰。難怪德國政府近日急急對外澄清為事件降溫。
今次德軍「洩露門」事件對北京當局不無啟發。隨着台海發生衝突機率愈來愈大,北京應清楚列出底線,要求華府不能夠出售攻擊性武器給台灣,否則就是構成準戰爭行為,迫使大陸向台灣出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