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疫後病態賭徒增 籲留意身邊人

社福機構指,兒童並非附屬品,父母不應罔顧子女生命。 社福機構指,兒童並非附屬品,父母不應罔顧子女生命。
社福機構指,兒童並非附屬品,父母不應罔顧子女生命。
【本報訊】58歲父親疑因沉迷賭博致身負巨債,日前釀悲劇,有臨床心理學家分析,疫情困擾港人3年多,疫後不少人都感經濟壓力沉重,容易「諗埋一邊」,病態賭博亦增多,呼籲市民多留意身邊人,若發現有自殺傾向,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介入。有社福機構則對事件感到難過及惋惜,強調兒童並非附屬品,享有生存權及受保護權,父母不應罔顧子女生命。
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3年疫情令港人壓力沉重,部分人容易出現極端想法,過往不少研究發現,疫情對人類精神及情緒健康有影響,父母不堪壓力,便容易產生極端想法,如自己欲尋短見,但擔心子女無人照顧境況更悽慘,因而攜同子女尋短。此外,疫情期間,本港騙案大增,當中部分案件或與線上賭博有關。同時,疫下聚會減少,無人傾訴或令沉淪賭海的人更難矯正賭博行為,病態賭博由此增加。
朱提醒市民留意身邊人有否情緒低落、不時提及或交代身後事,甚至曾表達或做過尋短行為等,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及介入。她又提醒與情緒困擾者傾談時,不應說「唔好咁諗啦」、「睇開啲咪得」等否定其情緒的說話,應着重聆聽,並好好看守,勿讓對方有機會尋短。
機構強調兒童非父母財產
和諧之家昨亦發表聲明,指兒童並非父母或國家的財產,享有自己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受保護權,父母及家人不應罔顧兒童生命,應時刻保護、愛惜、關顧子女,讓其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疏忽照顧和剝削。機構強調,不管面對任何困境及難處,傷害家人及自己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令問題進一步惡化,當事人可嘗試找身邊信任的親友傾訴,或及早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援和協助,積極面對和解決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