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垃圾徵費亂象多 打劫市民難減廢

垃圾徵費拖拖拉拉一再延遲,原本4月1日實施,卻因當局準備不足,不但一般市民感到疑惑,連物管業界、業主立案法團等均感到迷茫,問題多多。高官縱使負氣指市民「如果你不想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企圖以此自圓推廣欠周詳和宣傳不足,然而,這項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的政策,若然在一片混亂下強推行,市民及業界必定無所適從,推行時必定棘手,變得擾民,是以只好把垃圾徵費推遲至8月1日始實施。
政府為安全起見,下月1日起會在政府建築物及部分指定屋邨先行先試。垃圾徵費主要原則,就是要體現「污者自付」的精神。根據環保署早前公布的資料,港人日均棄置廢物量多達1.51公斤,小數怕長計,一年下來就是人人半噸;至於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量,有增無減,堆填區面臨飽和。垃圾徵費就是希望通過徵費,令市民提高環保意識,能夠從源頭減廢。
有議員指出,今年環境及生態局有兩大政策將會落實,包括4月22日起實施首階段的「走塑」(即棄塑膠管制),以及8月1日起實施的垃圾徵費。前者推動大家減少使用即棄塑膠,後者的重點則是推動市民做好垃圾分類和源頭減廢。照道理兩大政策若然落實到位,加上政府的回收配套不斷增加和優化,整體的垃圾必定會減少。
然而,有議員從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細項中發現,負責垃圾事宜的食物環境衞生署,預算2024年的垃圾收集量、即其工作目標,卻與2023年的實際數目完全一致。議員進一步指出,預算案數字反映政府預算收集量與上年一樣,即是當局無信心大眾會分類,以及垃圾數量會因徵費而減少,質疑當局是否認為市民寧願付費買膠袋,都絲毫不願改變習慣,例如將各類物品分類回收,又擔心數字或令市民誤會當局打算循序漸進,有可能將大型垃圾徵費一事押後,促當局交代是否正就垃圾徵費準備一個「軟着陸」方案,因此垃圾收集數目不會有變化,以及食環署對社會減廢的目標不感樂觀,抑或製作預算案時,忽視了「走塑」和垃圾徵費這兩項即將推行的環保政策?
政府推行如此多環保政策,到頭來卻「只見身郁,唔見米白」?議員發現,食環署於預算案交代2024年的垃圾收集目標為212.5萬公噸,竟然與2023年的垃圾收集量相同;而環境及生態局估計垃圾徵費會為庫房進帳17.9億元收入,換言之,豈非變相打劫了市民荷包,又未能減輕堆填區壓力,試問當局推行嘅環保政策,除了擾民、勞而無功,還能有甚麼作用?
事實上,香港推行的環保政策常被譏為得個樣,並非無的放矢。簡單舉個例子:自1998年推出《減少廢物綱要計劃》,三色回收箱幾乎成了官方單一的「香港家居廢物分類」政策,但由於缺乏監督及社區環保意識薄弱,結果三色回收箱經常淪為垃圾桶,近幾年更被媒體多次揭發清潔工會把回收物資混雜一起,疑被當垃圾送去堆填,故三色回收箱的成效一直令人存疑。現在距離走塑管制愈來愈近,如何有效執行依然惹猜測,有關當局確實要加強宣傳,多解釋如何具體運作,否則執行起來「揦手唔成勢」,只會落得天怒人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