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方民調:大減紓困措施 草根老幼無所依 政府閂水喉 生活重擔倍添愁

公屋戶無免租更面對加租。 公屋戶無免租更面對加租。
公屋戶無免租更面對加租。
【本報訊】政府過往曾推出不同類型的紓困措施,除傳統的綜援「雙糧」、寬減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寬減差餉、代繳公屋租金等,近年亦加入代繳文憑試考試費、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以及派消費券等特別措施。惟庫房面臨千億財赤,今年財政預算案各項紓困措施縮水甚至取消,各界批評預算案紓困作用有限,減少「派糖」增加市民負擔。
過去政府曾全民派錢,更連續3年派發電子消費券,所涉開支數百億計。社區組織協會批評今年預算案紓困力度不足,對扶助基層和弱勢社群非常有限,而取消全民電子消費券、不考慮基層5,000元現金紓困津貼,都令到基層失望。另指疫情後經濟不景,基層生活面對很大困難,沒有電費補貼、公屋無免租,政府早前更預告未來會檢視公共服務收費,公屋很大機會加租,期望政府提供額外支援。
憂損支援弱勢社福服務
有關注劏房組織亦指,香港經濟環境下滑,基層市民首當其衝,尤其不適切居所的住戶,無奈各項支援項目未見增加,希望政府考慮社會民生福利議題時,更需要考慮水深火熱的基層居民情況和需要。對於政府須進一步削開支1%,有團體擔心會影響支援弱勢社群的社會福利服務,近年本港出現不少與照顧者相關的家庭慘劇,建議政府與社會服務界商討和評估相關措施的影響。
預算案公布後,有市民坦言,不滿意政府減少退稅及減少差餉寬減季度,亦不再派發消費券,認為減少「派糖」會增加市民負擔;有市民更質疑,既然財赤仍花錢放煙火,不如向市民派錢留港消費。另有政黨指市民會對沒有消費券感失望,認為本港餐飲和零售業目前經營困難,繼續派消費券既可幫助有關行業,亦可減輕基層市民負擔。
水浸眼眉 撤辣姍姍來遲
本港樓價不斷插水,本報早於4年前指出實施多年的樓市「辣招」已不合時宜,在樓市下行期間維持只會阻礙復甦,應立即撤辣救市,港府充耳不聞,直至現時樓市冰封,水浸眼眉,預算案才宣布全面撤辣。不過各界齊聲批評當局撤得太遲,糟蹋復甦時機,直言對後市重拾升軌未感樂觀。
政府全面「撤辣」被轟太遲。政府全面「撤辣」被轟太遲。
政府全面「撤辣」被轟太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