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血小板過低 須對症下藥

血小板是血液內十分重要的成分,負責使血液凝結,幫助身體修復。而藥物(如化療藥和抗生素)、疾病(如紅斑狼瘡)和營養不良(如缺乏維他命B12和葉酸)等原因都可導致血小板過低,令患者增加出血風險。常見症狀為容易產生瘀傷、流血不止和大小便有血。兒童患者有機會在成長時自行痊愈,而年長患者病情則較反覆。
醫護人員會考慮患者的年齡、血小板數值及出血情況而判斷是否需要治療。輕症及沒有出血的患者可以維持繼續。除了改正血小板過低的成因,醫護人員亦可以因應不同成因處方相應藥物改善情況。常見藥物為6個星期的類固醇:以降低免疫反應減少血小板被破壞。至於6個月或以上通過類固醇未能痊愈的慢性患者,醫生可處方血小板生長素直接促進血小板製造,或利妥昔單抗生物製劑進一步控制免疫力。如果需要緊急治療,病人可接受血小板輸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療。部分嚴重患者亦會以手術切除脾臟,減少血小板代謝。
除了治療外,患者亦要注意生活習慣。避免進行身體碰撞較多的活動、用軟毛牙刷刷牙和在求診時告知病情都可以降低出血風險。保持均衡飲食,在使用成藥、保健品和中藥之前諮詢醫護人員。如果女性患者希望懷孕,應提前通知醫護人員。如果遇上大出血情況,應及早求醫。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