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布林肯餐桌論 先進生產角力

今時今日,美西方對華遙遙領先的領域能有多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又有雷人雷語,他在談及中美關係時,引用了這樣一句美國諺語:「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在談到國際戰略競爭時,他說:「當涉及到其他國家時,重點不是對國家X、Y或Z說『你必須作出選擇』,重點是提供一個好的選擇。」
這幾句大白話,明白的展示了美國骨子裏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思維,更公開向各國施壓,要求他們選邊站。但現實的問題是,今日的美國,有甚麼能耐和核心競爭力?最近我看到幾則創科產業的新聞,或者可以幫助大家思考。先說美國近年最引以自豪的人工智能(AI)領域。客觀來說,AI涉及投資巨大,短中期內可能大大影響生產方式的技術,中美現在是兩個主要玩家,牌面上美國看起來優勢明顯,OpenAI繼ChatGPT之後,最近再推出Sora,在短短一年間,由文字生成發展到影像視頻生成。反之,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沒有甚麼看得見的突破,晶片又被美國「卡脖子」,有人認為中國會在下一波科技革命被美國甩在後面。
筆者認為AI的應用,重點是應用在日常生活和提高生產力,透過解放生產力,將部分工作交給機器,人類從而有能力和時間創造更多有趣的、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生活質素的產品和服務。而AI除了技術,更重要是路線之爭,AI真正的使用場景是甚麼?筆者認為求真務實仍是重點。像之前把AI和運算力用在元宇宙、區塊鏈等,有的炒作一波推高股價,有的更是龐氏騙局操作。我們一方面要謹慎應對美國玩弄概念的能力,同時更需要求實,深耕實用領域,而且AI的四大關鍵,即運算力、人才、大數據和電力,中美之間各有優勢,比賽今天才是個開始。
AI離不開電力,其超算中心耗電巨大,如果進一步普及使用,幾年之後,單是能耗就相當於一個歐洲中型國家,如果沒有綠色可再生能源的支持,AI就如無源之水。而綠色能源的開發和應用,正正是中國的強項,內地零碳電力已超過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成本更低;反之,一些歐美國家,綠色能源成本高企不下,又巧立名目阻礙中國企業在當地發展。
中國在電動車的技術、產量和市場無疑是領跑者,最近內地電動車掀起價格戰,背後就是強大的技術和生產力。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指「中國電動車太厲害,不設貿易壁壘將摧毀其他汽車公司」,這某程度上令蘋果公司放棄投資10年的電動車研究。
國安為由 築起高牆
中國做事的風格,大有風捲殘雲之勢,令傳統列強坐立不安。連5G通訊也未完全普及的美歐日韓等國,就聯合發表「6G原則」,以所謂國家安全、保護私隱等原則組成聯盟,築起高牆。我們面對這種場景,一方面要以見怪不怪的心態應對,同時要抓緊發展步伐,並做好國際上的溝通工作以爭取支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