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打擊醫霸 韓遠勝港

跟香港一樣,南韓因為人口老化加劇,令醫療服務需求上升。加上當地整容風氣盛行,甚至發展成國際性產業,吸引大量外地人、包括一些香港女士前往光顧,不少公立醫院醫生紛紛轉投美容行業「搵真銀」,令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南韓政府因此提議大幅增加各間醫學院的醫科生名額,希望可長遠增加醫生人手,紓緩工作壓力及改善對病人的服務。
有關建議遭到當地的醫生組織和實習醫科生強烈反對,表面理由是質疑醫學院的人手和設施不足,擔心大增收生會影響教學質素,對病人更為不利。但實際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是憂慮醫生供應增加會「頂爛市」,影響其收入與前景。擁有「罷工基因」的南韓醫生及醫科生與政府談判失敗後,隨即發動全國性罷工罷學,企圖拿病人的福祉來迫使政府收回成命,或至少以大幅調高公院醫生薪酬及工作條件作交換。
香港的醫護人員在回歸後也發動過多次罷工、集體請假或按章工作行動,有的是為了支持違法黑暴,更多是反對政府放寬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及改革投訴醫生程序,與南韓的同業一樣,為了一己私利而醫醫相衞,犧牲病人利益。
兩者的最大分別,在於南韓政府採取鐵腕手段應對罷工威脅,包括引用不同法規下令醫生復工,否則會吊銷其執業牌照以至提出刑事檢控,又派警員搜查醫生組織的辦公室,扣押其成員的手機和電腦,要求罷工醫科生重新服兵役。雖然未知相關行動能否收效,但起碼贏得了大多數南韓民眾支持,有助尹錫悅政府提升民望。反觀特區政府當年面對香港的「黃醫」、「黑醫」表現畏首畏尾,官員遇難避事,直至《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對方才有所收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