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手足口病逼近高峰 去年院舍爆404宗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身上。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身上。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身上。
專襲5歲以下幼童 須勤洗手防控
過去數年因新冠疫情,市民一直佩戴口罩,削弱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導致復常後各種傳染病來襲。衞生防護中心最新監測的腸病毒感染情況顯示,去年錄得404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受影響人數達2,125人,創疫情以來新高;而截至上月底,今年亦已錄得17宗個案。中心指出,香港的手足口病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亦有機會於10月至12月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例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其中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因為較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例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類小兒麻痹症癱瘓等,甚至死亡。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監測的腸病毒感染情況顯示,過去一周(2月25日至29日),本港錄得兩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而截至2月29日,今年暫錄得17宗感染個案。中心指,在香港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10月至12月亦可能出現一個較小型的高峰期,目前本港手足口病活躍程度處於基線水平。
2,125人受影響
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至2022年疫情期間,共有7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的報告,影響人數為26人,另有一宗屬腸病毒71型感染。而去年社會復常後,全年錄得404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受影響人數達2,125人,創疫情以來新高,感染個案數目更逼近2018年,當年錄得444宗院舍爆發個案,受影響人數為2,666人。至於2019年,共有675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的報告,影響人數達3,884人,另有6宗屬於腸病毒71型感染。雖然手足口病活躍程度目前仍然平穩,但統計數據反映,自口罩令解除後,除了市民回復正常生活,病毒感染個案亦逐漸回復過往水平,市民不可掉以輕心。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潛伏期約為3至7天。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身上,由於傳染性頗高,所以很容易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造成爆發性傳染。要有效預防感染,中心建議,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例如觸摸口鼻眼前後應徹底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等。
中心提醒病毒感染個案逐漸回復過往水平,市民不可掉以輕心。中心提醒病毒感染個案逐漸回復過往水平,市民不可掉以輕心。
中心提醒病毒感染個案逐漸回復過往水平,市民不可掉以輕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