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電子維生指數紀錄推出數年 奪命悲劇揭培訓不足

醫管局近年逐步在公立醫院引入智慧醫院系統,減輕醫護人員抄寫工作。 醫管局近年逐步在公立醫院引入智慧醫院系統,減輕醫護人員抄寫工作。
醫管局近年逐步在公立醫院引入智慧醫院系統,減輕醫護人員抄寫工作。
【本報訊】醫管局近年銳意發展「智慧醫院」,衞生部門亦早在2018年已向立法會申請逾億元撥款,在衞生署及公立醫院發展智慧系統,減輕前線人員的工作壓力,而公立醫院亦自2020年起陸續引入電子病歷或電子牌板(Smart Panel),電子維生指數紀錄系統(e-Vital),又名電子生命徵象監測系統,不過,轉用該系統前需要全面的人手培訓及院內系統配套。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今次事件不太理想,醫管局近年逐步使用新系統,需要確保醫護人員做好培訓,或可考慮改為由醫生輸入指令。
聯合醫院便指,2021年開始引入電子維生指數紀錄系統,老人科今年1月開始推行,取代紙本紀錄,以便醫護人員隨時翻查病人情況。新界龍頭醫院威爾斯醫院於2020年起在外科病房使用e-Vital以智慧設施記錄病人臨床數據,方便醫護人員隨時透過電腦等可查閱病人資料,新系統被指環保、便捷,醫生更可隨時隨地透過平板電腦等實時監測病人的維生指數,較過去要專門到病房或由護士電話報告更有效。
團體倡醫生直接輸入指令
彭鴻昌表示,今次事件中,懷疑有護士未有在系統輸入醫生指令,建議日後可考慮由醫生直接輸入,避免因多一項工序而增加風險因素。他又談到早前廣華醫院亦曾發生遙距系統未能連接護士站事件,期望醫管局在更新或使用新的醫療科技時,確保使用者熟習運作,避免有關事件再發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