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追悼宗慶后與追憶改革開放

內地飲品巨頭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辭世,引發追悼大潮,浙江官方、商界、學界乃至網民,都表達了對這位企業家的敬意和緬懷。宗慶后自80年代白手起家,將娃哈哈打造成為規模第一的國產飲品企業,3次問鼎中國首富。而在很多企業將上市當成「割韭菜」工具的大環境下,宗慶后始終堅持娃哈哈不上市,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其行事風格。
回顧宗慶后的發家史,幾乎次次踩住了時代的鼓點,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從下海創業、鄧小平南巡,到中國「入世」、黃金十年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不斷抓住機遇調整商業布局。可以說,宗慶后堪稱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縮影。而在娃哈哈一步步壯大的進程中,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也是同一時期改革開放紅利的獲得者,乘着時代的順風車,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所以,大眾追悼宗慶后,既是對一位篳路藍縷奮鬥創業、敢闖敢拚創新經營、熱心公益回歸社會的企業家的致敬,更是在追憶曾經的時代和曾經的自己。在那個時代,充滿着對未來的信心和逐夢的激情,人們普遍相信日子會愈來愈好,努力就會成功。
在這種共鳴共情中,也有唏噓感慨。相關的新聞評論區,也被當成了「樹洞」和「哭牆」,傾訴對現實的無奈與迷惘。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嚴峻壓力,諸多行業一蹶不振,中小企業舉步維艱,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原來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的大學生,如今畢業即失業,對前途無望,「躺平」、「佛系」、「低欲望社會」、「反消費主義」,種種「亞文化」日益成為主流。
以刑化債 開壞先例
而在對資本的多番整肅,對民企的污名化、妖魔化之後,民企噤若寒蟬,不少昔日被年輕人奉為偶像的知名企業家,如落水狗般夾起尾巴,不復逐夢星辰大海的豪情,在日常的憶苦思甜和愛國愛民的表忠聲中,掩飾不安。隨着宗慶后這一代企業家的離去,曾經孕育他們的時代土壤,似乎也逐漸風吹雨打去。公眾緬懷宗慶后,也是在期待一方健康的土壤。
就在宗慶后逝世的同時,貴州六盤水一位女企業家因為向政府討要欠款,而被冠以「尋釁滋事」的罪名刑事拘留,其律師團隊也被抓進監獄。「以刑化債」開創了惡劣先例,較之河北遷西縣「黨政公檢法」一條龍以「誣告」罪抓捕舉報者,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經濟不景氣,房地產衰落,不少地方債務畸高,事實上已經財政破產。而「以刑化債」更是政府公信力和法治的破產,對於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是摧毀性的打擊。
中國人從來不怕吃苦受累,也不乏幹事創業的夢想。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如果沒有公平、公正、法治的制度環境與社會氛圍,如果「付出就有回報」的樸實原則都得不到尊重,英雄無用武之地,有力使不上、有心不敢幹,那麼任何信心與激情都會被磨蝕耗盡。這是必須警醒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