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亂反正:3萬比18萬的意義

俄烏戰事踏入兩周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首次披露官方的烏軍死傷數字,聲稱只有3.1萬名士兵陣亡,而非俄羅斯或其他組織估算的15萬以至30萬人。他又指俄軍的陣亡數字高達18萬人。有烏國議員表示,有關數字證明烏方能有效應對俄軍,甚至形容烏軍為僅次於美軍的「世上第二精良軍隊」,藉此呼籲美國國會盡快通過600億美元的援烏撥款。
由於缺乏獨立組織監察,俄烏又慣性隱惡揚善,誇大敵方死傷及報細己方損失,令外界難以有效評估雙方的傷亡數字。但即使根據一些親烏組織的估算,截至去年底烏軍有名有姓的死亡人數已達3.5萬,令人質疑「戲子總統」又再報細數。至於俄方的死傷,即使計及已解散的瓦格納集團軍,以及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的親俄武裝,根據親西方傳媒估算,亦只有4萬多人陣亡。
縱然兩軍的死亡人數真的為3萬比18萬,亦不值得烏方或西方特別高興,因為俄軍的策略就是以量取勝,當中包括士兵人數,更重要是武器與彈藥數量。當年紅軍某程度也是藉此戰勝納粹德軍,最經典為大量生產的廉價俄製T34坦克,完勝了性能較佳但又貴又易壞的德國虎型及豹型坦克。
俄羅斯人口是烏國的3.5倍,此數字還未計算在開戰前後大量逃往他國的烏克蘭人,以及先後被併入俄國的克里米亞及烏東地區的原烏籍俄裔人口。而武器和彈藥的差距就更大,烏國不少軍工生產設施已遭破壞,愈來愈依賴歐美軍援,但現時歐洲也喊窮及厭戰情緒高漲,美國則只顧選舉政治鬥爭,令烏軍彈盡糧絕。俄國國內的軍工產業則在晚晚加班,此外還有伊朗及北韓等外判供應商,因此兩軍的死傷人數與戰況優劣的關係和意義並不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