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制裁俄羅斯為何失效
俄烏戰爭持續兩年,歐美國家迄今對逾1.6萬個俄羅斯目標實施制裁,初期確實成功令俄國民眾的收入和生活質素大幅下降。但兩年過去,西方孤立俄羅斯的效益愈來愈不顯著,俄國經濟既沒有分崩離析,普京政權也繼續穩如泰山,未有惡化到足以引發重大政變的階段。
西方經濟制裁俄國達不到預期目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種手段要取得成功,關鍵之一是取決於國際社會能否齊心合作,但在現實政治中這個難度很大。例如俄羅斯縱使面臨西方圍堵,仍然與一些國家建立了緊密聯繫,包括北韓向俄國運送導彈,伊朗售賣無人機給俄國,中國則在避免向俄羅斯出口武器的同時,一直與俄國保持貿易往來,成功填補西方企業留下來的空白。
至於歐美制裁的重點對象──石油,根據俄羅斯官方資料顯示,近年國際油價攀升,讓俄國的石油收益不減反增,顯示西方意圖通過制裁減少俄國的財政收入未見成效。畢竟石油是天然資源,進口國對石油的依賴比出口國更大。簡單來說,歐洲長期大量進口俄國石油,對俄國能源具有脆弱性的依賴。當歐盟終止和俄國的石油交易,就要找尋其他代替渠道,期間難免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反之,俄國很容易把石油轉售到其他國家,這使得歐洲在國際舞台上孤立俄羅斯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說到底,經濟制裁能否發揮作用,視乎制裁國與被制裁國的國力比拼,實施制裁的一方要比被制裁方有更大的經濟規模。有研究就發現,在以顛覆為目的的經濟制裁中,發起國與目標國的經濟規模比例要達到400倍以上,相關制裁才有望成功。俄國和歐美的經濟規模差距並沒有這麼大,西方經濟制裁俄國未能成功實屬意料之內。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