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反華聯盟千瘡百孔

自從特朗普對華開打貿易戰以來,美國就一直拉攏歐盟對付北京。不過多年過去,歐盟對中國的依賴有增無減,對美國的防禦心態反而增加了。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結束歐洲行程後所說,他此行感受到歐洲對華的理性認知正在增多,對加強中歐各層級交往態度積極。美國的對華包圍圈愈來愈顯得千瘡百孔。
猶記得2018年美國開啟對華貿易戰初期,華府拉攏歐盟、日韓等圍堵中國,一度「係威係勢」。但近年情況已逐漸轉變。例如去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後表明不會做美國的附庸,不會幫助拜登政府激化台海兩岸的緊張關係,又強調法國和歐盟立場一致。事實上,美國不斷鼓動企業回流本國生產,減少對華依賴,但歐洲根本做不到。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去年在柏林發表講話時曾拋出一個驚人數字──4,000億歐元,這是歐盟2022年對華貿易逆差的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在2019年,這個數字還僅僅是1,800億歐元,短短幾年之間已翻倍有多。
說到底,歐盟要推動新能源車發展和低碳減排,就要依賴中國的廉價工業零件及消費品進口。正如德國的汽車大廠不斷加強與中國企業在生產汽車及電池方面的合作,要歐盟在生產鏈條上配合美國圍堵中國,根本是開玩笑。
美國的圍堵策略失敗,另一原因是自身的政治體制劣勢。民主共和兩黨不斷輪替,政策不連貫,連華府自身的盟友都擔心被美國反噬。特朗普上次任內已不斷針對歐盟出招,最近他更事先張揚若自己在年底勝選,歐盟肯定是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主要目標。以特朗普奉行美國人優先的作風,歐盟做美國的嘍囉根本得不到好處。如此下去,美國在它牽頭成立的反華聯盟中遲早會成為孤家寡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