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被問公僕革職原因 當局:無打防疫針

當局去年推出先導計劃,加強部門監察對在試用期或試任期內公僕採取的簡易紀律行動。 當局去年推出先導計劃,加強部門監察對在試用期或試任期內公僕採取的簡易紀律行動。
當局去年推出先導計劃,加強部門監察對在試用期或試任期內公僕採取的簡易紀律行動。
人數5年翻3倍 稱「揸緊咗」處理違紀
為提升公務員紀律機制的效率及效能,公務員事務局由去年4月起採取多項優化的措施,包括推出先導計劃,加強部門監察對在試用期或試任期內的公務員採取簡易紀律行動,當局指先導計劃至今運作暢順,目前已處理21宗個案,會在計劃實施一年後,根據各部門匯報的資料進行檢討成效。至於2018至2023年間被免職公務員人數翻3倍,有議員關注當中原因,並詢問涉及的不當行為是甚麼。當局解釋主要原因為「揸緊咗」,且涉及公務員不打防疫針而曠工。
在2018/19至2022/23的5個財政年度,共有1,995人須接受簡易紀律行動;另有1,124名公務員須接受正式紀律行動,當中有195人被免職。2017/18至2021/22財政年度每年被免職的公務員平均有31人;2022/23財政年度被免職的人數達60人。議員蘇長榮詢問免職人數5年翻3倍的原因以及公務員涉及的不當行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指,免職個案增加原因是政府對於嚴重不當行為及違紀行為「揸緊咗」,且有個案是疫情時,要求同事注射預防針,但當中有公務員未有執行,而未有上班造成曠工,最後部門將這些公務員革職,她又指免職的不當行為一般較嚴重,如曠工、干犯刑事罪行、擅離職守、濫用職權、干犯有損政府聲譽的行為。
委員會主席梁子穎詢問如公務員涉及亂扔垃圾等「簡單違規」需否申報,又指公營機構、資助機構的員工等,是否適用紀律機制。楊何蓓茵表示如涉及定額罰款的罰則毋須申報,但傳票控罪需要申報,不過她強調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員工身份有不同,紀律機制未必能應用在機構上。
85%個案 9個月內完成調查
至於調查程序,楊何蓓茵指調查亦要因應個案複雜性有長有短,由紀律聆訊開始到個案結束,有85%的個案在9個月內能夠處理完畢,而涉及刑事個案,則會由法庭判處,毋須再經過局方聆訊的程序,又指如公務員因病拖延的個案有懷疑的話,可以要求同事接受政府指定醫生治療,嚴重個案可以召開醫事委員會處理。
另外,楊何蓓茵表示未來如看到紀律機制有空間修改的話必定會做好,會做到懲處符合公眾期望,嚴寬合度,而涉及刑事的懲處,會根據判詞視乎情況再考慮並給予公務員申述時間,可在法庭判刑後開始計算約3個月處理完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