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魚塘節復辦 吸引逾400人

參加導賞團可欣賞魚塘美景及雀鳥。 參加導賞團可欣賞魚塘美景及雀鳥。
參加導賞團可欣賞魚塘美景及雀鳥。
【本報訊】新界后海灣魚塘是本港食用淡水魚的主要來源地,亦為候鳥提供棲息地,惟近年不少魚塘被收回發展,塘魚養殖業面臨種種考驗。有團體昨日舉行「新界魚塘節」嘉年華,透過不同工作坊、導賞團等,推廣本地淡水魚、魚塘生境與生態保育,吸引超過400位市民參與。
香港觀鳥會連同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昨日於元朗大生圍魚塘舉辦第9屆新界魚塘節嘉年華,是自疫情後暌違5年首次復辦。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昨致詞時表示,當局資助觀鳥會推行計劃成效顯著,約有600公頃魚塘參與,在過去10多年錄得的雀鳥品種數目大幅增逾4倍,為每年冬季遷徙的5萬多隻候鳥,提供中途補給站。
「食魚教育」推廣本地養殖業
魚塘節設有多個藝術工作坊,例如「翠」緻黏土工作坊、毛球雀鳥BB製作等,參加者可參與漁民拋網體驗,亦可參與魚塘觀鳥導賞團,參加者亦獲贈由漁民用心養殖的馳名「元朗黃油烏頭」。
觀鳥會指,后海灣是水鳥主要度冬地,而魚塘亦是不少水鳥覓食的主要生境,但不少魚塘近年被收回發展,加上漁民人口老化、內地廉價淡水魚類供港的市場競爭,均沉重打擊傳統淡水魚養殖業。該會表示,近年開展嶄新「食魚教育」活動,透過「由魚塘到餐桌」的體驗,加深公眾對傳統塘魚養殖業的了解,購買本地優質塘魚,讓本土漁業得以持續發展,候鳥於后海灣的棲身之所得以保育延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