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醫療券擴灣區 保障需早部署

港府日前公布了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計劃於2024年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至粵港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作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試點,並涵蓋個別指定牙科醫療機構。早在去年10月,筆者聯同多位同事就地區醫療發展約見當局,當中特別討論到私家醫院和公營牙科服務問題,而當時其代表就透露了北上醫療的想法。醫療券擴展至大灣區更多城市是好的,但政府應及早安排好病人權益保障安排。
除了現有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華為荔枝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在政府日前公布的名單中,還包括5間綜合醫療機構及兩間牙科服務機構,預計各試點醫療機構今年第3季起會陸續讓合資格香港長者可用醫療券支付費用。惟醫療券的適用範圍並不包括住院服務、須預先繳費的醫療服務及日間手術程序,亦不可用於單純購買物品、藥物、醫療儀器和用品。
其實香港一直欠缺公營的牙科服務,政府只有為在職及退休公務員和其家屬提供牙科服務,牙科街症服務名額極少,而且只處理止痛及脫牙。筆者與議會的前輩早在十多年前就爭取長者公營牙科服務,政府有在公務員牙科服務名額中開放餘額供區內長者預約。但疫情過後,不少地區政府診所的長者牙科服務名額大減,令長者未能受惠於較平價的政府牙科服務。此外,長者對脫牙以外更全面的牙科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一再要求政府大幅增加該區的長者牙科服務名額,及引入全面的牙科服務,以服務長者和弱勢群體。
讓港人有更多選擇
筆者一位朋友早前分享他的經驗:他去年大牙牙痛,但在香港預約牙醫,要等兩星期至一個月,因此只好先看中醫,再透過其朋友介紹到深圳一間牙科服務機構就診。他從預約到前往診所檢查,不用3個工作天。而當大部分香港牙醫都是安排病人照X光時,朋友指該深圳機構是安排照電腦斷層掃描,完成後牙醫可以立即看到三維立體上下顎骨和牙齒的情況。而且整個治療收費可能只是香港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朋友對整個治療相當滿意。
筆者支持政府善用內地醫療服務,一方面紓緩本港公營醫療輪候情況,同時讓港人有更多選擇,更進一步從制度上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整合工作,並有望開啟大灣區社會保障上融合,以發揮區域內最大效益。筆者留意到市民對計劃特別是牙科部分,普遍是歡迎的;但也有團體關注病人權益保障問題,特別是一旦發生醫療事故,應如何保護病人權益。筆者認為政府需在這段時間盡早部署,首先是明確醫療爭議的投訴部門、處理流程及時間、查詢渠道及法律諮詢途徑。筆者亦建議要善用「醫健通」,利用這電子醫療系統令病人的診治紀錄能夠互通,一方面減少重複檢查和治療,同時特區政府也可透過紀錄,了解機構的診斷和治療安排是否合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