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寒熱體質非「加減數」 熱底者勿多吃蘿蔔糕

趙仕祥指吃太多大寒大熱或肥膩食物亦會致病。(朱俊賢攝) 趙仕祥指吃太多大寒大熱或肥膩食物亦會致病。(朱俊賢攝)
趙仕祥指吃太多大寒大熱或肥膩食物亦會致病。(朱俊賢攝)
【本報訊】剛過了正月十五,但相信不少人家中仍有很多賀年食品「有排食」,但原來各類賀年食品性質不一,並非所有都可以任食無憂。寒性體質人士固然不能多吃寒涼食物,熱性體質亦要避免進食過量熱氣食物。有中醫教路,寒熱性質並非「加減數」,例如熱底人士吃太多蘿蔔糕等寒性食物會反致氣虛,而寒底人士吃大量燥熱食物會導致「寒包火」症狀,尤其近期氣溫變化大,若不幸感冒會導致病症較難痊愈。
註冊中醫趙仕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中醫角度,一般而言,手腳冰冷、怕冷、喜熱食熱飲者,屬於寒底人士,應避食蘿蔔糕、馬蹄糕等寒性食物,以免令寒氣加重。而出現口乾、喉嚨涸、吃熱氣食物容易面紅耳赤、脾氣較暴躁等症狀,則屬於熱底人士,應少食油角、煎堆、瓜子、芋頭糕等偏熱食物,否則會令身體上火,導致生暗瘡、喉嚨痛等不適。
寒底吃燥熱食物病症難愈
不過,就算是與自己體質相反的食物,也不能大吃特吃。趙仕祥指出,中醫的寒與熱並非「加減數」,寒底人士食大量太燥熱的食物,未來得及吸收、平衡,身體已隔住燥性,產生「火包寒」;而本身內熱卻食用很多生冷食物,則會變「寒包火」,尤其本港天氣較熱,港人多喝凍飲、吃生冷食物,此情況十分普遍,出現胃口不好、手腳冰冷等寒底症狀同時,又有很多暗瘡。
趙指,以往天氣多由熱慢慢轉冷,之後回暖,但近年多凍熱夾雜,而且霧氣較大,寒、熱、濕三重夾擊,若受寒感後食大量燥熱食物,也會導致「火包寒」症狀,而且吃太多大寒大熱或肥膩食物,脾胃不能吸收,免疫系統就會變差,病灶自然難好,應保持飲食清淡,以及盡快求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