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基建前期工作花巨款 促簡化程序省成本

本港工程常被詬病成本高效率低。 本港工程常被詬病成本高效率低。
本港工程常被詬病成本高效率低。
北都公路僅研究需耗11億 議員直斥
本港工程常被詬病成本高效率低,立法會昨通過有關檢視工程審批流程,減省建造成本和時間的無立法效力議員議案。有議員指港府建築程序「重重疊疊」,而香港建築成本貴絕亞洲,直接推高各行各業成本,直言建造工程成本已影響香港能否健康地前進,促「減辣招」和採取措施減低建築成本。針對多宗工程意外,有議員斥政府單靠事後告人、罰人並非防範意外發生的最有效方法。
議員劉國勳指未來10年香港會邁向基建新高峰,然而國際建造成本指數2023指出香港建築成本貴絕亞洲,比東京、新加坡等地貴。他認為即使政府增加樓宇供應,發展商用成本價賣予市民,市民都難以承擔,直言「建造工程成本貴的問題已經對香港能否健康地前進密不可分」,強調政府除「減辣招」外,亦要從建築成本入手。
工程界議員盧偉國指,政府就北都公路研究需時逾3年,開支逾11億元,然而港府建築程序「重重疊疊」,要花費大量金錢作研究,更要花時間處理環評和處理反對意見,「11億都唔係興建公路,只係前期研究同勘查,實在令人氣餒」,要求政府簡化程序,減省成本和時間。
港府在去年批准輸入外勞,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認為在保障本地人就業情況下,應簡化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申請和審核程序,又指現時外勞申請以工程合約為基礎,「往往造成工人坐喺度等工開嘅情況,浪費工人生產力」,促以承建商為基礎,節省承建商重複申請的時間。
工業意外頻 機制保障工人成疑
議員邱達根表示早前啟德有一個興建中的私人屋苑地盤發生棚架倒塌意外,導致兩名工人死亡3人受傷,他指工業意外一宗都嫌多,雖然政府已經在去年4月修改法例提供職安健罪行罰則,但過去幾個月仍然發生多宗致命意外,不少市民質疑制度對保障工人是否有效和足夠,希望當局能全面檢視機制,加強執法。
議員謝偉銓斥單靠事後告人、罰人並非防範意外發生的最有效方法,而近年社會、政府、立法會部分議員太強調提速,在審批撥款時候往往要求政府壓縮整個發展周期,間接迫使承建商要縮短施工期,增加因為趕工而發生意外的機會,希望大家今後多加注意。
北都公路研究需時逾3年,開支高達11億元。北都公路研究需時逾3年,開支高達11億元。
北都公路研究需時逾3年,開支高達11億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