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裝修業自成一國 無王管市民任宰割

消委會指本港缺乏規管裝修行業的對口部門。 消委會指本港缺乏規管裝修行業的對口部門。
消委會指本港缺乏規管裝修行業的對口部門。
7年涉款近3億 消委會轟不實反價失蹤充斥
家居裝修屢有市民「中伏」,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昨日披露,過去7年共接獲逾1,200宗相關投訴,涉及近2.8億元,大都涉及裝修質素貨不對辦、工期延誤、報價不實等,最大投訴金額的一宗個案涉款逾270萬元。消委會指本港缺乏專門規管裝修行業的部門,亦缺乏規範化的行業操作,建議設立三步方案,一是由港府或行業組織制訂標準的裝修報價單範本,列明工程細節及雙方責任等;二是設立調解、仲裁等第三方爭議解決機制;三是設立類似「Q嘜」的裝修承建商認證計劃。有現行認證計劃負責人相信,第三方認證有助增加客人對裝修公司的信心,但有裝修師傅擔心文書、行政程序會難倒中小企。
消委會指,2017年至2023年間共接獲1,205宗投訴,每年平均約172宗,每宗涉及約23萬元。當中約42%針對服務質素;28%涉及延遲或遲交貨,以及10%與價格糾紛有關。不過該會透露,投訴個案當中,只有22%能夠成功調解,較其他投訴的60%為低,大多皆因協議不清晰「口講無憑」,最終爭拗難以協商解決。
半數受訪者對業界欠缺信心
該會亦訪問505名市民,約一半受訪者對裝修業界欠缺信心,指他們良莠不齊,尤其曾發生相關糾紛的人,擔心內容涉及工程爛尾、施工質素等問題。6個裝修商家亦反映行業服務質素參差、缺乏監管、資訊不透明問題。
針對裝修亂象,消委會在去年分別「放蛇」59間裝修公司及14個網上配對平台,發現逾60%公司沒提供詳細報價單及初步估算收費,例如部分未有提供物料單價或項目價格的計算方法,只籠統寫下價錢。而即使公司提供初步估算,但數字與實際報價存約30%差距,或與所用的物料不同有關。消委會另評估神秘顧客所取得的40份初步報價單,發現約30%至40%欠缺「執爛」/保養期、沒提施工及完工期,或提及延工、工程改變的安排。個別公司要求顧客在工程初期繳付80%費用,相關條款對承建方有保障,但消費者卻難免遇「走數或爛尾」。
消委會指,本港現時沒有專門法律規管裝修行業,不同部門規管部分,如屋宇署只管涉及結構的問題、海關雖可就《商品說明條例》執法,但有些裝修糾紛又超出有關範圍。該會建議短期港府或行業組織應制訂標準報價單範本,當中列明20大涉及工程內容與價格、運作上,以及保養及補償等安排。
倡設認證制 助識別達標公司
消委會另建議在調解機制協助解決糾紛的情況下,港府或業界組織、商會等長遠應按經營模式及規模認證裝修公司,令市民能憑證找到達標的服務。
現時唯一提供相關認證服務的負責人程永洛向本報表示,暫時只有約10間室內設計公司獲得認證,數量並不多,而一般3年認證收費約5萬元,機構會審核公司過去10年的設計草圖、單據等文件。程認為,認證對商家及客人均有利,既增加客人對行業的信心,同時亦助業界招生意,「好似睇醫生都會睇咩學位」。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發言人謝志堅認為,學會已提供小型工程和裝修的合約範本,協助釐清消費者和裝修公司的權責,亦已設立裁定中心協助處理糾紛,一般個案半年內能解決爭議,謝認為本港可探討設立認證制度,但需要配合監管工作,定期檢視名單。該會又說樂意與港府和消委會合作,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
不少市民裝修弄得一肚氣。不少市民裝修弄得一肚氣。
不少市民裝修弄得一肚氣。
消委會指過去大部分裝修投訴均未能成功調解。(李志湧攝)消委會指過去大部分裝修投訴均未能成功調解。(李志湧攝)
消委會指過去大部分裝修投訴均未能成功調解。(李志湧攝)
消委會接獲裝修投訴一覽消委會接獲裝修投訴一覽
消委會接獲裝修投訴一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