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即食麵多吃無益 損害消化系統

即食麵方便又美味,是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其口味層出不窮,是速食之選。天然食物必定有一個腐爛分解過程,但即食麵可以在食品架上屹立百年,即使變成粉末也不腐爛,即是進入腸胃後也不易被自然代謝。除了麵本身是白麵粉精煉食品,糖分高會令血糖飆升之外,調味料包其實是高鈉味精素,還有防腐劑和各式添加劑。
或增加患癌風險
由於油炸即食麵不容易被分解,進入腸胃後,它對維持人體生命的消化酶系統造成干擾破壞,令到器官提早衰敗。人的消化系統本來已容易早衰,即食麵更是引起早衰的最可怕食物之一。吃過即食麵,很長時間後還會「嗝」出味道,就是那些無法消化的即食麵,長期泡在胃酸中的結果。
據有關營養學家的調查顯示,長期食用即食麵的人,有60%的人營養不良,54%的人患有缺鐵性貧血,23%的人有核黃素缺乏症,16%的人缺鋅,2%的人因缺乏維生素A而患上各種眼病,還會頭暈、乏力、心悸、精神不振等。核黃素又稱維他命B2,缺少B2會口角發炎,舌頭紅紫色或洋紅,鼻翼、眼瞼、耳朵等多處皮炎,眼睛畏光易疲勞、視力模糊、發癢流淚、眼睛痠痛、角膜充血。
哈佛大學曾有大規模追蹤式調查,找來11,000位成年人,調查他們食即食麵的習慣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結論是每周食超過兩個即食麵的成年人,他們的內分泌會出現異常,會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
日前消委會測試19款即食湯麵和撈麵樣本,無論油炸或非油炸,發現全部連湯汁食用一整份,攝取的鈉已超出成人每餐建議攝入的上限。以脂肪含量計,油炸麵餅較非油炸平均高出13倍,其中有9款油炸麵的飽和脂肪含量,高於成人每餐建議上限。消委會提醒,如果長期攝取過多鈉,有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及腎病風險。
世衞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鈉上限為2,000毫克,結果發現9款即食麵每份的鈉含量,均高於上限,其中一款含鈉量最高。此外,測試亦發現近九成樣本同時含有污染物3-MCPD,該物質會在食物製造、烹煮等加工過程中自然產生。而現時有足夠證據顯示3-MCPD會令實驗動物產生腫瘤,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將其列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物質。另外,3-MCPD亦能對實驗動物的腎臟、中樞神經等造成影響。
正所謂「少吃多滋味」,市民食即食麵的同時亦應留意健康風險,也可按消委會建議,減少或避免使用調味料和配料,以降低鈉和脂肪攝取量,以避免增加患上心血管及腎病的風險。此外,亦可以選擇非油炸麵食,如米粉、粉絲、通粉和蕎麥麵等,而煮食經油炸的即食麵餅時,會釋出油脂和鈉,可以煮完麵後換熱水,減少脂肪及鈉的攝取量,而調味料亦可另外用熱水開湯,「食得方便」的同時亦需要「食得健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