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急症室倘分級收費 勢添爭拗不切實際

政府正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 政府正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
政府正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
加價恐私院跟風 失疏導作用
港府正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並考慮與私營服務收費的差距,期望達至分流病人效果。不過,醫院管理局港島東醫院聯網前總監陸志聰擔心,一旦公營醫療服務收費調升,私營醫療收費亦可能上調,未必有經濟誘因促使市民轉到私家診所求醫。他又指,當局若增加收費或分級收費,執行細節必須考慮清楚,避免出現爭拗,而劃一收費則可減少摩擦。
籲公私協作 合理價格分流
陸志聰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急症室的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中,有10%以上有需要入院,不希望因加價令他們延誤治療。他又指公立醫院急症室每年有約160至180萬人次病人求診,當中有20%到40%病人是領取福利援助,故即使急症室收費加至300元,每年只是多收1、2億元,對庫房收入無大幫助。
陸續指,增加收費的水平,要視乎當局的目的,相信出發點是要讓市民更恰當使用急症室資源,而不是要解決財政壓力,如決定增加收費或分級收費,必須考慮清楚執行細節,例如屆時會否出現爭拗等。
他認同劃一收費可以減少摩擦,另建議政府應考慮透過公私營合作或先導計劃,讓較大型的私家醫院或醫療集團,以合理價錢承接公立醫院一些已等候很久並已分流的病人。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在同一個電台節目亦表示,透過收費管理急症室需求的作用不大,目前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的診金為50元,較急症室的180元低,但仍有大量病人前往急症室,主要是因為普通科門診名額不足,難以預約,相反促請當局應增加門診名額。
促增門診額 推廣家庭醫生
連建議,政府最好在基層醫療方面有公私營合作,例如提供家庭醫生,研究便利病人先找家庭醫生診治的措施,讓患病市民可以選擇向家庭醫生求診,而不是「下下都去急症室求診」,若病人去到急症室才分流,並非最理想;並同時加強普通科門診服務。
連指,公營醫療是安全網,並非以收回成本為目標,擔心若要逐項收費,會影響基層市民的安全感。對於有人建議急症室收費按通脹加價3%,他認為水平尚可接受,但要為真正有需要而無法負擔的病人,提供豁免收費機制,簡化申請手續。
有團體建議應研究便利病人先找家庭醫生診治的措施。有團體建議應研究便利病人先找家庭醫生診治的措施。
有團體建議應研究便利病人先找家庭醫生診治的措施。
倘急症室推行分級收費,或引致醫患爭拗。倘急症室推行分級收費,或引致醫患爭拗。
倘急症室推行分級收費,或引致醫患爭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