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世局趨勢

表面看,全球的戰火動亂正趨於平息,或正集中於兩大熱點去。一方面,兩大熱點成了大國衝突的重心,大國集中資源於這兩處,無力兼顧其他地方,也沒有圍魏救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國之爭趨於劇烈,國際上開始拉幫結派,擴大對抗的力量。其餘各國避免捲入漩渦,關門封戶地減少牽連。後者,個別國家因地方上的長年矛盾,不免爆發衝突,但大國必然制止,如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等。
而在這兩大熱點(烏克蘭和巴勒斯坦),戰爭亦似難以打下去。美國、俄羅斯兩大國在戰場上是勢均力敵,烏克蘭戰爭打不垮俄羅斯,倒是使歐盟出現經濟和政治危機。美國財絀,要讓歐盟接替對俄,反帶來歐俄和談機會。俄羅斯是在既有條件下願意和談,歐盟則在內部政治經濟壓力下已呈敗勢,只等待美國總統選舉與歐盟的選舉轉變,借機撤退,也借機與俄和議。這顯然是大勢已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奔走求援,更多的是為他的政治集團尋求戰後的出路,把歐美捐烏資金吞併,作海外寓公。
以巴之戰非拜登政府的主意,但以色列猶太勢力已騎劫美國政經權力,內塔尼亞胡右翼政權之敢於加快推行新殖民政策,在哈馬斯突襲後迅即採取激烈的種族滅絕行動,應是與在美的猶太勢力取得協議,甚或是後者推動,以抗衡伊朗與沙特阿拉伯的和解。
拜登推動的外交戰略──用建交來聯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卻要放棄阿拉伯國家不能容忍的新殖民政策。由於猶太勢力在美的控制,拜登的外交解決政策為以色列加薩行動破壞後,亦不得不出兵救援以色列。即使加薩的種族清洗引來全球譴責,拜登不得不要求以色列暫停戰爭,照顧平民的安全。但仍不停地供應軍火、護航紅海,以保證以軍可繼續作戰。這樣的矛盾行為,實際反映美國政權受猶太勢力騎劫的程度。
問題是,美國能否堅持下去支持以色列的種族清洗呢?關鍵是以色列能否堅持而能把加薩清洗。若哈馬斯抗阻成功,伊朗屬下的地方武裝援救,以巴之戰曠日持久,美國隨後的總統選舉便會決定大局。若特朗普上台,則會撤軍。若拜登連任,亦會重複阿富汗例子的撤軍。無論選舉結果怎樣,美軍撤退,以色列的種族清洗必然失敗,也必被懲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