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北上熾熱南下稀 新春市道遜預期

港人北上消費已成大勢所趨,在今個新春更見熾熱。4天農曆新年長假期,香港累計有超過392.2萬人次出入境,當中內地訪港旅客約佔65.3萬人次,同時錄得132萬人次港人出境,當中約七成經陸路北上。數字說明,北上港人比南下旅客踴躍,新春的零售餐飲市道遠遜預期,業界期望的小陽春並無實現。
今個農曆新年的訪港旅客共有約74.6萬人次,當中內地旅客佔了逾八成七,撐起旅業大半壁江山。高官興高采烈地表示,訪港內地旅客數字較2018年、即疫情前為多,當時是64萬左右。誠然,單看數字,內地旅客訪港人次有所增長,確是好事,但人多不等於消費多,旺丁不旺財仍是今個新春的主調。
代表旅遊、零售及餐飲業界的議員紛紛指出,旅行團及個人遊人數「開紅盤」,但食肆和商場人流疏落卻是不爭的事實。北區食肆固然被大灣區搶盡生意,意想不到連尖沙咀等旺區,商場也是冷冷清清。有議員在新春期間到尖沙咀一大型商場用膳,餐廳生意尚可,惟停車場「吉位」高達三成,反映零售業生意難做。
亦有議員直指,高檔的珠寶店和化妝品店生意不俗,惟整體零售市道仍比2018年少一成,促港府盡早與廣東省落實「一簽多行」,並爭取上調內地訪港旅客免稅額,至每人每年10萬元,而且要繼續推動盛事經濟吸客等。高官對此反應尚算積極,透露現時有49個內地城市居民可以個人遊來港,正與內地商討增加個人遊城市數目,以及研究一簽多行措施,又指內地二、三線城市對此亦大感興趣。
事實上,香港面對的競爭來自四面八方,不僅中國與愈來愈多國家實施免簽安排,內地旅客有大把選擇;就算是內地的海南島,被國家列為自由貿易港後,單是旅客免稅額便高達10萬元人民幣,香港可謂優勢盡失。何況內地民眾日益富裕,內地城市不斷進步,他們過去視香港為先進文明的代表,也是他們心中的購物天堂,惟現在已經發生轉變,許多奢侈品也可在內地直接購買,內地旅客根本毋須專程來港購物。
此長彼消,正因為內地尤其大灣區的競爭力、性價比都不斷提升,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港人北上度假及消費。早前深圳一間大型超市開幕,便有大量港人山長水遠排隊數小時入內掃貨,蔚為奇觀。從此亦折射中港今時不同往日,雙方地位悄然互換。明乎此,港府固然要盡快落實與更多城市開放個人遊和一簽多行,香港自己也必須爭氣。在輿論猛轟和業界危機日甚一日之下,服務業的態度已有所改善,起碼新春訪港旅客對本港的服務大多滿意,惟香港景點缺乏新意,所謂盛事又搞到「甩皮甩骨」,顯然仍需繼續努力。
正如有議員指出,「過嚟搭吓車、食碗麵、買粒糖,都係生意嚟」,業界不應以「窮遊」、「富遊」來劃分旅客,而是應該因時制宜,推出不同措施以作配合,務求令香港吸盡四方客,重振旅遊之都美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