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老人政治為何大行其道

2024年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選舉年,共有70多個國家舉行大選。在剛結束的印尼大選,已屆72歲高齡的現任國防部長普拉伯沃就很大機會成為新總統。不過,相比今年底美國總統選舉的兩大熱門人選:共和黨77歲的特朗普和民主黨81歲的拜登,普拉伯沃算是年輕了。若再加上有可能在下月連任成功、71歲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老人政治已成為這個大選年的一大看點。
近年老人政治在全球多國大行其道,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與人口老齡化有關,例如2021年的德國大選,50歲以上投票人口是50歲以下的近兩倍。老人家不理解年輕人的思維,多數會選擇較為年長的候選人。第二個則與制度和慣性有關,以美國為例,老齡化問題不算嚴重,但同樣是老人政治當道,因為玩政治需要很多錢。資歷老的政治人物一般擁有較強的籌款能力和廣泛的政治人脈,更容易獲得資源。此外,美國長期由兩黨對峙,參眾兩院議員亦面臨老化,他們普遍不太歡迎年輕人出來攪局,擔心年輕的總統候選人會令他們丟失議員席位,於是索性做生不如做熟。
但這種老人政治也衍生出不少弊病,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忽略年輕一代的訴求。用一句諷刺的話來說,就是:將來屬於年輕人,但現在還是老人家的。年輕人只能繼續等到老。
另外,中國有句俗話叫「老小孩」,意思是說人老了思維會變得孤僻、荒誕,行事變得怪異。這不是偏見,而是科學。隨着大腦老化,人的認知能力確實會不可避免地下降,中國歷史上不少明君在年紀太大之後都變得怪異。美國總統拜登最近也因為記憶力不好而備受質疑,特朗普同樣有很多行事荒誕的特徵,美國選民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