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組裝合成建行人橋 施工期減逾一個月

利用移動式起重機吊運組裝完成的高架行人通道。 利用移動式起重機吊運組裝完成的高架行人通道。
利用移動式起重機吊運組裝完成的高架行人通道。
【本報訊】政府近年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近期更首次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天橋類高架行人通道。上月29日正式啟用的「葵涌青山公路至工業街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正是路政署首次以該方法興建的項目。
根據工程團隊計算,新法建築的時間較傳統施工方式減少超過一個月,亦減低搭建臨時工作平台等所面對的風險。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昨日在網誌介紹該工程,「葵涌青山公路至工業街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由3座升降機塔及3條有蓋高架行人通道組成,連接高度差距約62米,即大約20層樓高的葵涌工業街及石籬區。運輸局預計行人通道系統每日使用率約為5,100人次,由葵興港鐵站步行到石籬一邨可避免再行走樓梯,時間由以往約27分鐘,減少至現時約15分鐘,便利區內行動不便人士及長者等約1.8萬名居民往返石籬區、青山公路(葵涌段)以及葵興港鐵站一帶。
大部分工序地面完成 降風險
林指出,以往建造高架行人通道時,要先在現場興建結構部分或安裝預製結構組件,再在完成的結構工程上方進行高空工作,安裝通道上蓋、排水設備、照明設備、欄杆等非結構部件。路政署在是次工程項目作出新嘗試,首次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高架行人通道,工程團隊先在地面的裝嵌工場組裝鋼架結構連同非結構部件;再以移動式起重機將組裝完成的高架行人通道吊運至預定位置。這樣工程團隊毋須再在鋼架結構上搭建大型臨時工作平台和在高空安裝非結構部件,大部分工序都在地面工地完成,減低施工人員風險,亦免卻在行車道上方多次吊運不同部件的需要,大幅減少臨時封閉青山公路和周邊行人路的次數和時間,林認為是提升工程人員、駕駛者與市民安全、方便的三贏方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