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虐嬰案 母憂B女變傷殘 斥社署監管是但

女嬰母親陳小姐(右)質疑社署對社區保母監管不足。 女嬰母親陳小姐(右)質疑社署對社區保母監管不足。
女嬰母親陳小姐(右)質疑社署對社區保母監管不足。
東呼即應揭乏培訓 社區保母難獲信任
香港虐兒個案層出不窮!繼早前本報率先揭發的「童樂居」事件後,屯門一名9個月大的女嬰早前疑遭社區保母虐待受傷。女嬰母親接受《東呼即應》訪問指,醫生稱即使女兒甦醒,也有機會變成殘疾,炮轟社會福利署監管不足,對社區保母的資歷及經驗等把關不力,事後態度冷漠,促有關部門及機構及早回應。有社福界認為,社會對學前幼兒教育和服務等不足,政府需正視問題;有議員促當局完善對社區保母的培訓,以及清晰監察和督導工作。
今年1月初,女嬰母親陳小姐(化名)與丈夫都要上班,加上工人放假,她便申請仁愛堂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找社區保母幫忙照顧,社區組織將9個月大女嬰交由一名姓鍾的「社區保母」照顧,豈料懷疑有人虐待兒童,聲稱替女嬰沖涼後對方身體抽搐,送院後情況一度危殆,女嬰送院後被診斷雙眼出血視網膜脫落,左腦嚴重受損,手術後情況仍然未樂觀。醫生表示,即使甦醒過來也有機會變成殘疾。
女嬰母轟仁愛堂漠不關心
女嬰媽媽陳小姐表示,在交託女嬰予「社區保母」照顧前,社區組織不僅沒有提供選擇,就連該保母有沒有相關照顧兒童的經驗和培訓也一律沒有交代,且整個過程也極不透明。她續稱,事發後涉事組織對此漠不關心,「連一秒假裝關心都沒有」,後續負責的社工也換來換去,她希望有關機構和部門可以盡早回應事件。《東呼》亦嘗試向仁愛堂了解事件,但對方僅回應指「由於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現階段不適合作任何評論」。
有傳指很多社區保母的培訓時間不足兩小時,此次涉事的社區保母也是今年1月起提供服務,怎料第一位照顧的女嬰便出事,不少街坊對此情況表示震驚。街坊林先生指出,培訓最少也要三個月,僅兩個小時,是否清楚守則都很難保證,他表示這對社會很不負責,對小朋友也不公平。
議員:需清晰督導確保質素
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前主席雷張慎佳表示,當前社會對學前幼兒教育和保護意識不足,一個多小時甚至三、五小時的培訓是絕對不足。議員狄志遠也稱,當前的社區保母計劃有不足之處,培訓時間過短,都難以稱之為培訓。狄提出,政府應考慮如何完善培訓要求,並做足指引且完善培訓空間,還要有清晰的監察和督導工作,才能確保服務質素。
無論如何,這宗幼兒「所託非人」慘劇,社署有必要徹底檢討如何確保有關計劃服務真的幫到在職家庭,否則託兒服務變虐兒悲劇只會不斷上演。根據防止虐待兒童會數字,2022至23年度共接到逾1,200宗熱線舉報和諮詢,按年增加約8.5%,其中約一成半懷疑虐兒個案,按年更大幅飆升超過一成。
女嬰原本活潑可愛。(事主提供獨家圖片)女嬰原本活潑可愛。(事主提供獨家圖片)
女嬰原本活潑可愛。(事主提供獨家圖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東網版面新設計一撳即睇
女嬰頭部受重創,目前仍昏迷。女嬰頭部受重創,目前仍昏迷。
女嬰頭部受重創,目前仍昏迷。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