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又肥又鹹可致癌 食麵隨時食出禍

美味不代表健康,港人喜歡吃的即食麵便是不健康的代表,但人們不知道的是,標榜非油炸的即食麵,竟然也有高鈉高脂危機。消委會測試市面19款預先包裝即食麵,發現全部樣本「連湯帶汁」食用一整份,鈉含量已超出每餐攝入量上限;更令人驚訝的是,標榜健康的非油炸麵食,有樣本的總脂肪和飽和脂肪一樣超標。另外,絕大部分樣本檢出潛在致癌污染物。食不安心,又一鐵證。
即食麵多吃無益,已成普羅大眾共識,皆因麵餅經過油炸,「重口味」的調味粉亦往往過鹹,高脂高鈉有損健康。不過,消委會是次檢測卻顛覆不少人的理解。不僅所有即食麵連湯或汁帶麵食,一餐所攝入的鈉含量便至少有1,509毫克,高於世衞建議成人每餐平均最多667毫克的上限;就連號稱素食和非油炸麵食,當中也有樣本高脂高鈉。例如一款非油炸即食麵,便含有34.1克總脂肪和22.4克飽和脂肪,為所有即食麵樣本之中最肥,分別佔每日攝取上限的51.1%和100.9%。原因是調味料高脂,即使麵餅低脂亦無濟於事。
此外,消委會發現近九成即食麵樣本,同時檢出潛在致癌物3-MCPD及環氧丙醇,皆因製作即食麵普遍涉及高溫加熱和使用精煉油脂,有機會產生上述有害物質,在體內釋放致癌物。少吃多滋味,多食壞肚皮,絕對是至理名言。
然而,香港人為口奔馳,許多家庭都只能以即食麵解決基本三餐,未必能夠食得健康。即使追求健康的人士也一樣會誤墮陷阱,以為標榜素食或非油炸就等於健康,如今證明事與願違。眾所周知,進食高鈉、高脂或高糖食品,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對「三高」人士尤其不宜。港府亦在多年前煞有介事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減低市民病從口入的風險;同時亦不時宣傳「三低一高」飲食法則,即低鹽、低糖、低脂、高纖,但由於全部都是指引或勸喻性質,並無法律約束力,食品製造商不需要依循,以致宣傳多年都是成效不彰。
早在2010年,港府已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中的《2008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修訂,除獲豁免項目外,所有一般預先包裝食物都必須附有營養標籤,但推行至今,並不是所有市民也懂得營養標籤所示代表健康與否,特別是年長一輩,最是不甚了了。英國政府前年開始,規定咖啡廳、餐廳、外賣店即時供應的食品與飲料,全部必須標示卡路里;澳洲則更早,2012年已強制餐廳標示食品熱量,愛爾蘭亦於同年推行相關法案,加拿大則於2017年跟隨。港府言必稱借鑑外國經驗,為何在這方面偏偏不肯跟從?
很明顯,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港府口說關心市民健康,實際上少做少錯的心態廿多年如一日,加上業界必然反彈,為免麻煩,一於少理,卻反而急欲打劫市民荷包,連急症室收費也想提高。其實,從源頭降低市民患病風險,總勝過在末端加重市民負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