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吟虎嘯:爭來爭去爭土地版圖

俄烏之戰、巴以之戰,打得十分熱鬧、慘烈,陸海空各種現代武器大顯身手,各種軍事評論也多把焦點放在這些武器的比拼上,判斷戰場輸贏。
然而,俄烏戰爭打來打去決出勝負的主要方面,還是人類千年戰爭的古老命題——看誰能最終佔領更多的土地,能夠擴大或收復自己的版圖,而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也是為了這個目的。有時暫時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是那時的戰略戰術,但最終還是要爭到土地和城池。
俄烏之戰的歷史背景和動因,是美國及西方「和平演變」解體了蘇聯,令烏克蘭分裂出去,俄羅斯失去了大量土地、版圖和人民。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逐漸走強,但仍受「北約東擴」威脅,美西方把烏克蘭當槍使,繼續蠶食俄羅斯,普京遂乾脆實施反擊和反攻,奪回自己失去的土地。這個奪回土地是以「恢復版圖」為最終目標的,要分階段尋機進行的,可能要十幾年、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當然,事態多變,俄羅斯也有可能在土地爭奪、版圖爭奪的長期而艱苦的戰爭中被打敗,失去更多的土地。人類土地之爭、版圖之爭,涉及到一個國家、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其「時間跨度」是大歷史的演變。
好了,既然是土地之爭,從古至今的戰爭中「陸軍」是主力,海空軍力的打擊當然也極為重要,助力甚大,但正如人們形容的「大炮不能上刺刀」,最後解決問題的還要靠陸軍,而陸軍能打要有強大出色的工兵。俄羅斯工兵司令斯塔維茨基最近接受專訪時表示,烏克蘭去年的大反攻,在俄軍堅固防禦工事面前損失了500多件軍事及特殊裝備,包括德製豹式主戰坦克及美製步兵戰車等逾180件西方援助裝備。這位工兵司令說,當烏軍發動攻勢時,俄軍工兵已挖好了超過3,600公里長的戰壕、交通壕,修築了逾15萬個掩體,武裝了4,500多個碉堡及12,000個加固混凝土結構……
這樣的陸戰工事,正說明了戰爭對土地和版圖的寸土必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