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利益申報懶遵守 議員紀律得把口

改制後的區議會選舉早已塵埃落定,區議員亦早已履新。然而本報發現,多區都有區議員沒有依從指引作出利益申報,或申報並不齊全。在愛國者治港下,反對派絕迹,部分當選的愛國者疑自恃沒有制衡力量,視規矩如無物。
因應新一屆區議會誕生,政府定立《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當中有要求區議員上任後的一個月內,需填好登記個人利益的表格,並向當區區議會秘書遞交。
但踏入2月1日,即新一屆區議員任期生效一個月,仍有東區、南區、北區、沙田、離島和九龍城的區議員,個人利益登記未能在相關網頁顯示,而西貢區議會的數十名區議員,見諸網頁的個人利益申報亦不齊全。直到本報向民政事務總署查詢,署方才補鑊,指所有區議員已向當區區議會秘書提交個人利益登記表格,各區秘書處正陸續上載至相關區議會網頁云云。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本報隨即發現,部分區議員的填表日期竟然是2月,明顯遲過當局規定,即是在遇到傳媒查詢後才施施然作出申報。更有甚者,截至2月12日,仍有數名區議員未有作出個人利益申報。
眾所周知,反對派已被當局拒於所有選舉門外,區議會也是清一色愛國者,直選議席大減,並恢復委任制,港府還美其名曰「五光十色」,理應有一番新氣象。議員們當選後,無不信誓旦旦如何堅守初心,如何鞠躬盡瘁服務市民,說得無比動聽。
詎料一遇利益申報便見真章,不是遲報便是不報,無規無矩。須知利益申報的作用,一為代表接受公眾監督,二為避免利益衝突,為防貪的最基本一環。如今部分議員視之為無物,他們的心態是甚麼,是否認為無論怎樣,份工也是穩穩妥妥,沒有後顧之憂,更毋須被問責,因此我行我素,連規章制度也不用遵守,公眾眼睛雪亮,自有公論。
須知道,運作一個區議會所費不菲,單是搞一場選舉便數以億元計,而民政事務總署在2023至24年度的區議員酬金預算開支,便高達約3.14億元,絕對是燒銀紙的玩意。很可惜,選舉當日的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發生故障,固然搞得一片混亂;就連區議員剛履新,亦旋即被踢爆利益申報也懶得做,完全物非所值,叫納稅人情何以堪?
外界早就質疑,區議會並無存在價值,理應取消,並將功能撥給立法會,毋須繼續浪費公帑。的而且確,改制前的區議會猶如政治鬥獸場,被反對派騎劫,為反而反,高度政治化,完全失去服務地區的功能;即使在改制後消除政治噪音,但變成徹頭徹尾的政治花瓶,儼然白𢭃人工,究竟有甚麼非存在不可的理由和價值?
香港經濟不景,民生多艱,區議員享受高薪厚祿,卻連最基本的規矩也懶得遵守,還談何為民生謀福祉?港府對此不監不管,放任自流,同樣令人質疑。良政善治背後,公眾監督從政者的空間愈來愈小,孰好孰壞,怎能不令人反思細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