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中大文物館展覽 50珍品說龍

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甲辰說龍》特別展覽。 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甲辰說龍》特別展覽。
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甲辰說龍》特別展覽。
【本報訊】昨日大年初一,正式踏入龍年,在世界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龍的影像,千百年來為世世代代提供了無限想像空間。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辦《甲辰說龍》特別展覽,展出50多件館藏展品,涵蓋玉石、骨刻、金器、青銅器、陶瓷、石刻、絲織、文房、拓本等類別,細說龍在中華文化,特別是藝術中的演變與地位。中大文物館大年初一至初四(10至13日)休館,年初五(14日)起展館照常開放,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龍」一字於華夏最早的古文字,可追溯至商代,當時的甲骨文中已有出現,青銅器、玉石、骨刻等亦常見有龍的形象。文物館副研究員童宇指,文物印證了龍在早期歷史的重要地位,而遼河、黃河、長江流域等中國早期文明發源的多條大河流,均有龍的身影,而龍往往與水相關,出現在先民的祈雨活動中。童宇認為從形象上,龍應該是一種複合的動物,它有蛇的形態,又有鱷魚等特徵,是將不同的動物綜合於一身的一種神話怪獸。
童宇稱,過去數千年,龍的形象隨着社會發展不斷演化,但象徵意義始終如一,而與西方龍最大的分別,在於龍在中國文化是吉祥的象徵,但在西方文化,卻是象徵貪婪或者破壞性。而龍紋更是王室人士專用,不過童宇亦指出實際執行十分靈活,例如今次展覽的重點展品,乾隆時代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唐英,為自己所製作的墨彩雲龍紋筆筒中,題有詩句「擲杖葛陂仙法大,點睛僧壁巧人同」,顯然暗示所繪者為神龍,但只要不繪五爪,便被默認允許。
龍紋演化揭示歷史更替
童宇續指,龍紋的演化揭示了中國歷史更替,從中外文化交流到歷代民眾審美觀的變化,甚至是各朝代的統治模式,都在圖案中一一呈現,他認為龍紋的變化可反映王朝的興衰及社會發展,他以近代藝術家葉因泉繪製的《百子迎春圖》作結,圖軸描繪舞龍場景,反映現代社會中,龍信仰的延續。
墨彩雲龍紋筆筒。墨彩雲龍紋筆筒。
墨彩雲龍紋筆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