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起底侵私隱 兩年拘43人

去年涉「起底」行為,共拘捕31人。 去年涉「起底」行為,共拘捕31人。
去年涉「起底」行為,共拘捕31人。
機構洩資料 投訴激增50%
「起底」刑事化生效逾兩年,截至2023年12月31日,私隱專員公署共處理2,884宗「起底」個案,合共採取42次拘捕行動共43人被捕,單以2023年計,全年處理了756宗「起底」個案,進行了30次拘捕行動,共拘捕31人,被捕人士把事主「起底」的途徑,主要為經社交媒體平台及即時通訊軟件,而機構外洩資料投訴大幅增近50%。
私隱署向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交代修例以來處理的「起底」個案,在2,284宗個案當中,包括1,316宗相關投訴及1,568宗主動經網上巡查發現的相關個案,並就254宗個案展開了刑事調查。同時向41個網上平台發出了1,878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超過28,300個涉及「起底」訊息,遵從率超過95%。
各類涉私隱投訴近3600宗
在2023年,私隱署共接獲3,582宗投訴,較2022年的3,848宗下跌7%,而逾半投訴屬私營機構,共2,082宗;投訴公共機構或政府部門共298宗,投訴個別人士有1,202宗。
被投訴的私營機構中,金融及財務行業佔最多有198宗,當中除涉及銀行的各項投訴外,亦有不少涉及金融及財務機構的投訴共117宗,主要涉及不當收集及使用客戶的個人資料,其次是物業管理界別有178宗,大多數投訴涉及物業管理公司過度收集個人資料作訪客登記,以及在大廈大堂或其他地方張貼載有住戶個人資料的通告。
私隱署去年處理756宗「起底」個案,當中包括主動經網上巡查發現的個案及接獲的投訴,較2022年的1,764宗大幅減少57%,主要是由於經網上巡查發現的「起底」個案,由2022年的1,134宗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231宗。在「起底」個案當中,525宗為公署接獲的投訴,「起底」的原因主要為金錢糾紛佔43%。同時,公署亦進行了30次拘捕行動,共拘捕31人。
被捕人士把事主「起底」的途徑主要90%為經社交媒體平台及即時通訊軟件。公署亦向23個網上平台發出了378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超過10,600 個「起底」訊息。
AI治理框架擬年內發表
私隱署去年接獲157宗機構外洩個人資料事故的通報,較2022年的105宗大幅增加近50%,這些個人資料外洩事故涉及黑客入侵、遺失文件或便攜式裝置、系統設定有誤、僱員未經授權查閱系統,以及經電郵、郵遞或傳真意外披露個人資料等。
使用人工智能(AI)愈見廣泛,私隱署指一直密切關注AI的發展及相關的個人資料私隱風險,計劃在今年發表AI治理框架,以及在開發或使用AI系統時處理個人資料的循規審查的報告,並從保障個人資料的角度為這些機構提供實用建議。
事主被「起底」的原因事主被「起底」的原因
事主被「起底」的原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