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美斯失場鬧劇 超越合約糾紛

記得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決賽為阿根廷對法國,筆者賽前於社交媒體發文力撐阿根廷,主要是和不少球迷一樣,希望當時已35歲的一代球王美斯,可在退役前一圓世界盃冠軍夢,結果他亦能如願。但短短一年多之後,經歷了美職球隊國際邁亞密訪港作賽的美斯失場鬧劇,相信許多球迷都跟筆者一樣,對這位之前被形容為才(球技)德兼備的球王完全改觀,為過去對他的支持感到後悔。
筆者完全明白,球員在每一場比賽以至操練都有受傷風險,教練與球會亦可因種種理由而決定不派某位球員出賽。然而有比賽就有受傷機會,美斯在訪港前的沙特賽事和訪港後的日本表演賽,均有落場作賽並表現活躍,面對當地球迷與傳媒亦有講有笑,與他訪港期間全程「黑面」,拒與球迷或傳媒合照互動,到最後失場又未有即時解釋、致歉或作其他補償,表現判若兩人,令人質疑他及其球會是否蓄意輕視、蔑視香港的球迷與球員。
期望落空 球迷不滿
事後有人歸咎於特區政府未有做好監管和把關,質疑相關合約不夠嚴謹清晰。當然任何事情都有改進的空間,但事實是政府並非今次賽事的主辦方,而僅是其中一個贊助或協辦單位。若以工程合約作比擬,賽事主辦方的角色應等同總承建商,須為整項工程的進度和質量負責。政府或其他參與者,不可能對所有的二判、三判、物料供應商以至前線工人的合約,都作出巨細無遺的監管。
賽事主辦方聲稱自己也是美斯失場的受害者,並決定撤回向政府申領1,600萬元的「M品牌」資助,但起碼相關極其昂貴的門票收入已經袋袋平安,據報還有其他巨額商業贊助和周邊商品收益。對於數萬名買飛入場的球迷,當中包括不少由內地以至海外遠道而來的旅客,希望可看到美斯落場獻技,或至少跟他們揮手打個招呼、講幾句答謝說話的合理期望卻完全落空,他們才是最大和最無辜的受害者。
有人寄望海關可循《商品說明條例》,協助球迷向主辦方追討損失以至追究刑事責任。但正如消委會指出,任何體育賽事都存在運動員因傷缺陣的風險,要達致相關刑事檢控門檻,或是因違反合約而作出民事賠償的標準將頗為困難。較簡易的處理方法,是主辦方或涉事的球星、球會,主動向期望落空的球迷作出可接受的補償,例如可免費參與其他活動或獲發有意義的紀念品等。
也有人要求政府及其他體育盛事主辦者,收緊邀請海外球隊或球星訪港的合約條款,但若收得太緊、太辣,會否導致相關盛事根本就辦不成呢?事事以合約條文爭拗或訴諸法律,未必是解決問題最理想和最有效方法。筆者認為現時整件失場事件已超越合約糾紛問題,而是關乎誠信、操守和聲譽。希望主辦方和涉事人會權衡輕重,能盡快作出有誠意的交代和補救措施,挽回球迷大眾對他們的觀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