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普京等待

朋友撰文提出疑問:在現時烏克蘭戰爭俄方有利,以巴之戰困擾美國拜登政府,俄羅斯政治經濟俱佳之時,普京為甚麼不乘機對美重重反擊?他認為,可能因素是俄羅斯內部固執歸向歐洲的勢力大,現時的形勢使歐美無力拒俄,普京很可能正在尋求建立一個新的歐洲秩序,讓俄羅斯融入其中。
朋友說得對,自彼得大帝以來,俄羅斯都一直追求歐洲化,作為其現代化的目標。但俄羅斯受蒙古影響巨大,貴族血統中有蒙古血緣,政治文化體制中亦有濃厚蒙古的因素。波蘭以西的歐洲諸國都視蒙古金帳汗國為敵對,俄羅斯作為金帳汗國的承繼者,便也容易被視作歐洲的化外之國,備受歧視與排斥。而代表歐洲統一勢力的拿破崙,以及納粹德國,也因此先後在統一歐洲的過程裏遠征俄羅斯。俄國作為歐洲的對立面,也同時是歐洲所極欲征服的對象,二者相互有着愛與恨的關係。
蘇聯崩潰之後,獨立的俄羅斯聯邦恢復,普京上台振興國家的策略,最初便是要融入歐洲。可惜,即使德國與俄合作,在美國的擺弄下,歐盟在北約東擴下本身的向東擴展與俄羅斯形成衝突。在歐盟政治一體化失敗之後,歐盟向內鞏固的趨勢被向外擴張的傾向取代,其中便可能是美國在歐洲的大戰略驅使──美國要分隔歐俄,不讓歐洲融合、歐俄合作。反而利用歐洲與俄羅斯的歷史矛盾,把歐盟作為工具,東侵俄羅斯及原蘇聯各國,冀完成對前蘇聯以至歷史上的俄羅斯的全面佔領,烏克蘭戰爭由此而起,普京近期的脫歐入亞傾向也因此而生。
整個發展的推動力,是美國的大戰略利益,歷史因素只是被利用。於是,美國在烏克蘭戰爭瀕臨失敗,要把對俄作戰的主力轉讓給歐盟,對後者的約束力亦趨減少。或許英國已經淪為美國附庸,在歐洲還可跟美國戰略,可是英國脫歐,本身力量不足,不可能替代美國約束歐盟對俄的政策。
歐盟內部反戰、反美的聲勢正高漲,德國似亦逐步恢復上屆默克爾政府的政策,與美國外交保持距離,與俄羅斯合作,走向歐盟獨立自主之路。在這個時候,普京放棄全力反攻,耐心地等待歐盟的轉向,乃至美國大選的政治變化,便是最適當的戰略。下一步,與德國歐盟重建合作,或進一步烏克蘭戰場重挫北約,大有空間迴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