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控方展示黎智英圖片 孖李柱銘佩洛西會面

黎智英(左一)與李柱銘(右二)曾在美國與佩洛西(左二)會面。 黎智英(左一)與李柱銘(右二)曾在美國與佩洛西(左二)會面。
黎智英(左一)與李柱銘(右二)曾在美國與佩洛西(左二)會面。
《蘋果》特刊出版 寫有血債票償字眼
壹傳媒黎智英連同集團旗下3間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及發布煽動刊物等共3罪,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昨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院)續審。本案認罪被告之一、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續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陳沛敏指,《蘋果日報》在2019年9月曾出版特刊,並寫着「血債票償」字眼,一度賣斷市,之後決定加印及印成英文版。控方亦呈上《蘋果》報道,談及黎智英曾訪美,聯同李柱銘,與前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會面。
控方昨先展示《蘋果日報》在2019年9月出版、名為《2019自由之夏》的刊物。陳指,由於推出後很多人買,讀者要求加印,故《蘋果》在一星期後再版,並於10月9日出英文版。刊物封面寫有「反送中」、「警暴」等字眼,最後一頁寫着「血債票償」、「1124」,英文版另列明,部分收益會捐贈「612人道基金」。陳確認,2019年區選是在11月24日進行,刊物內刊有「抗爭日程大事記」,列出6月9日至9月16日所發生的事件,包括7月14日沙田新城市廣場的事件。陳承認,該事件中有執法人員受傷;陳又指出,記得張劍虹應黎智英要求,為「反送中」黃底黑字直幡寫毛筆字。
控方之後展示2019年10月,一則由黎智英向陳沛敏發送的訊息。黎稱「因我今期沒時間寫稿,你是否可以用訪問形式,問我10條左右香港現時情況和華盛頓游說之旅問題,我解答為專欄文章?」陳當時回答「我度度」。
陳沛敏按黎指示設計訪問
陳沛敏昨在庭上解釋,上述提到的「寫稿」,相信是黎智英為專欄〈成敗樂一笑〉寫文。她有按黎的指示設計問題,包括「示威暴力升級,美國政界對香港抗爭看法有轉變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通過後,是否真的可以制裁黑警、葉劉、何君堯?」最後黎智英寫成題為「美國人想對我們說的話」的文章。
控方另展示多張圖片,顯示黎智英在2019年10月,到美國與李柱銘、前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會面;黎又跟陳方安生、郭榮鏗、莫乃光及時任美國參議員克魯茲合照。《蘋果》另報道,克魯茲曾訪港。庭上亦展示訊息,顯示黎智英轉發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始創人羅傑斯所寫的公開信給陳沛敏,信中提及縱然或感絕望,最好還是站於道德高地。陳昨指出,黎智英曾在外媒多次談及道德高地一詞,她說《蘋果》只刊登部分信件內容。
之後,控方呈上兩篇《蘋果》頭版報道舉證,包括2020年1月1日,題為「踏入2020年市民高呼 光復香港」;以及翌日,標題是「香港人戰鬥!」兩日頭版的一側均寫有「再送逆權月曆」。陳確認,2019年除夕香港有示威,「香港人戰鬥」是示威者喊的口號,示威者欲爭取五大訴求。另外陳指出,「飯盒會」是黎智英要求進行,相關參與者會加入名為「港蘋報紙對話」的群組。2020年1月,張劍虹曾在「飯盒會」會議重點記錄中說,「周末論壇版可嘗試找端、立場、眾的一些好的作者撰稿」。
駐港公署斥美前領事放厥詞
針對美國4位前駐港總領事早前發表一份涉港及壹傳媒黎智英的聯合聲明,獲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轉發,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周四(8日)表示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並敦促美方切實尊重法治精神,立即停止干預破壞香港司法,立即停止干預中國內政。發言人指,《基本法》及《港區國安法》明確保障香港市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自由,包括言論及新聞自由,不過權利自由不是違法犯罪「擋箭牌」。發言人重申,黎智英是反中亂港事件策劃者及煽動者,是外部反華勢力「代理人」,也是香港亂局幕後推手。對黎智英依法審判事關國家安全及法律尊嚴,並非少數外部勢力所粉飾的「言論和新聞自由」問題。發言人另指,黎智英案已進入司法程序,任何外部勢力無權對案件說三道四。
特區政府發言人亦斥責有關言論:「任何國家、組織或個人企圖利用政治力量、媒體或任何其他手段干預香港特區的司法程序,以促使任何被告人不能獲得應有的公平審訊,都是破壞香港特區的法治的行為,應受譴責。」案件編號:HCCC 51/2022
陳沛敏證供重點表陳沛敏證供重點表
陳沛敏證供重點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