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陳沛敏:7‧1衝擊立會爭議大 黎圖借《蘋果》求諒解

黎智英國安案備受關注。 黎智英國安案備受關注。
黎智英國安案備受關注。
「盡量大做特做令年輕人獲得同情」
壹傳媒黎智英連同集團旗下3間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及發布煽動刊物等共3罪,違反《港區國安法》的案件,昨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院)續審。本案認罪被告之一、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續以從犯證人身份作供。談到2019年7月1日衝擊立法會事件,陳指黎智英覺得事件具爭議,擔心市民不再支持反修例運動,故指示要透過《蘋果》的報道,爭取市民諒解。
陳證詞指,7‧1衝擊立法會事件後,黎智英傳訊息給她,說「年輕人衝立法會事件令我心情沉重,你們認為泛民善後有甚麼該做,令運動可持續?」、「明天是否集中做年輕人的心聲,盡量為他們在這件事上爭取市民諒解和支持,得以平反?」、「盡量大做特做令年輕人獲得同情」、「我們以後的工作是把這些sentiment(情緒)擴大擴散」。陳續稱,黎智英擔心市民因衝擊事件不支持反修例運動,故希望《蘋果》的報道讓市民諒解和支持。以她理解,這屬於黎的指示。
指頻撰稿受訪爭取外國施壓
陳又憶述,2019年後,黎智英較頻密地在非本地媒體寫文章及接受外媒訪問。其中在2019年7月1日,黎智英在《紐約時報》撰文談香港示威。到2019年7月,黎智英介紹《泰晤士報》專欄作家Edward Lucas給陳,陳亦確認,《蘋果》收到一篇由美國議員Ted Yoho所寫、關於反修例運動的文章投稿,但她不記得最終有沒有刊登。
控方在庭上展示《蘋果》在2019年7月9日的報道,題為「蓬佩奧晤黎智英討論逃犯例」,下方寫有「今晨第二次版」字眼。陳沛敏說,由於黎智英似乎一直很關注國際社會如何看待本港的社運,而黎這次是親身往美國與前國務卿蓬佩奧會面,她覺得此新聞重要。為了盡快刊登,《蘋果》特意印刷第二版報紙,加入這則新聞。同月12日,《蘋果》刊登題為「黎智英晤博爾頓促華府援港」的報道。博爾頓是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陳指,黎智英覺得要爭取外國政府向香港政府施壓,以落實反修例運動訴求,另外,黎智英在台灣有業務,黎認為台港命運相關。
另外,陳指以她理解,黎智英私人助理 Mark Simon的職責,是協助黎智英打理傳媒以外的生意,及做任何黎指派的工作。Mark Simon常到台灣工作。控方展示一相關訊息對話,顯示2019年8月,Mark Simon曾向陳沛敏說,他身處美國,可協助買頭盔、防毒面罩等。同月,Mark Simon問陳沛敏,《蘋果》有否派人採訪黃之鋒及何韻詩到訪美國。
涉案4名被告包括黎智英(76歲)、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4名被告同被控一項串謀刊印、發布、邀約發售、分發、展示及或複製煽動刊物罪,以及一項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黎智英另單獨被控一項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案件編號:HCCC 51/2022
陳沛敏證供重點陳沛敏證供重點
陳沛敏證供重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